06年討論成功企業家何必去湊EMBA的熱鬧

  外國的mba與emba都面對職業經理人,都有個共同前提:職業經理人在一段工作經歷後,系統地將自己的管理經驗條理化並學習新的管理經驗和案例。兩者的區別在是否有擔任重要管理職務的經驗和年限,以及企業規模大小。 
 
可是在中國,大學應屆畢業生直接進入商學院去讀mba的有許多,他們自然沒有任何哪怕是最基層的管理經歷。好比是出任班長帶領十來個弟兄打仗的人,任職時連槍都沒有摸過開過。


在美國,創業企業家和成功的高級經理人往往會被商學院邀請給mba以及emba學生授課,將其個人獨特的管理風格和經驗介紹給管理的學徒們,而不是他們被商學院招募去鍍一層mba或者emba的金。


但是在中國,短缺經濟和轉軌經濟時期,學歷不高、出身“草莽”但因為抓住了商業機會而成功的人士很多。既然沒有上什麼學也能夠創辦企業並能夠將其發展壯大,他們就是經營管理的高手了。他們最不需要的就是去上什麼mba或者emba班拿個實際上對他們沒有用的文憑。他們對於提高自身素質以應對更加複雜商業競爭局面的需求,被誤導到去拿一個對別人或許有用,可是對於這些成功企業家卻沒有什麼用的文憑,實在是這些企業家和商學院的集體誤區。


上世紀80年代後期筆者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所、中信國際研究所或者說某智囊團集體中的幾個同事朋友哥們兒,正好有兩大類:有當商學院教授院長的,有當了成功並且全國知名的企業家或知名企業的高級經理人的。除了當教授院長的是有海外博士學位的門檻資格外,當企業家和高級經理人的並沒有什麼學習管理的經歷,反而是他們給不少商學院或者講座去講學。


通過對這兩大撥朋友的觀察和了解,我有點個人看法。當企業家和高級經理人的朋友,因為不是出身“草莽”,自身素質很高,所以沒有感覺到要去鍍一層金。而“草莽”出身的,或者學歷在大專以下需要用正規學歷來調整自己履歷的成功企業家,也未必需要通過進mba或者emba的門來解決這個需要。


首先,mba或者emba學位適用的是職業經理人,而不是企業所有者或者創業企業家。而這些創業企業家或者企業主,正是僱傭mba或者emba的人。


其次,管理學徒們需要的是了解各成功企業家的創業經歷和管理心得,並在分析和綜合的基礎上得到自己的教益。因此成功企業家如果在該管理領域內對中國企業提高管理水平作貢獻,那么他們的角色多該是當授課人,而不是當聽課人。


第三,出身“草莽”的企業家的確有提高自身素質的需要時,如果是與管理經營相關的,可以缺什麼補什麼,而不是去上一個系統的mba或者emba班。因此,短期的專題講席班對他們更有作用。

第四,如果他們更在意提高綜合人文修養,以在處理與高級管理人員和政府關係中體現出更好的企業形象,甚至在為人處世上體現個人的良好素質,那么他們該去上某些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學科的課程。

第五,這些成功企業家應該明白這樣一點,去任何一所知名商學院去弄個mba或者emba文憑,不是你們沾了知名商學院的光,而是知名商學院沾了你們的光。既然如此,你們交大錢去讓商學院沾光,是你們商業決策上的錯誤,而不是成功的證明


如果你們去那裡只是為了多與管理人或者企業家交流,增加見識,還不如加入一兩個企業家俱樂部或企業家協會來得更有效呢。


當然,在中國,企業家也是一個含混的概念。好多人不了解高級職業經理人和企業家之間有什麼區別。在我來看,國有企業的廠長或者董事長總經理不能算企業家,因為他不擁有企業產權,他的任職資格是一紙政府的委任狀。非國有企業的高級經理人,即使擔任總經理或者ceo,也不是企業家。是企業家的人,肯定持有企業的產權。

簡單來說,今天當董事長,明天被任命為政府部門處長局長的,肯定不是企業家。自主創業從小做起而成為一個很有規模的企業的董事長的,則肯定是企業家,而被這個企業家聘請來從事日常管理的總裁,也不是企業家。他只是職業經理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