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MBA聯考論證有效性分析(二)參考範文

荒唐的“慷慨無私” 

  論述者通過“農民種玉米的故事”類比企業經營之道,認為:企業應該慷慨無私地把自己的先進技術公布出來,與人共享,這樣通過利人的方式最終反而更能達到利己的目的。以上材料顯然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玉米收成的下降未必一定就是鄰人玉米花粉的影響,而可能是別的原因,或者是多種原因的綜合產物。比如,肥料的使用是否與往年相當?這個農民是否與往年一樣勤力耕作?如果主要原因是後者,那么,為了提高產量,繼續保持相對的優勢,科學的方法就不一定是把優質種子賣給鄰人,而應該是多施肥、勤除草。
 
  第二,就算是受到鄰人玉米花粉的影響,也不能得出應該把自己的優質玉米種子賣給鄰人的結論。因為按照題千,至少前兩年他的產量還是高於鄰人的。因此,他依然可以保守自己的技術秘密,再買一些新的優質種子種植,按照過去的邏輯,前兩年他很可能依然是會豐收的,這就是說,相對於鄰人來說他依然可以繼續維持自己的優勢。只要持續循環反覆這樣做下去,他就很可能永遠維持自己相對於鄰人的優勢。 

  第三,偽劣的仿造品有可能會影響自己先進的產品,但是相信很多顧客還是可以區分好壞優劣的,所以一般來說,好的產品從長遠的角度看還是會戰勝那些劣質的仿造品的。所以,我們不能因為有劣質的仿造品的存在就必然地推出要把自己先進產品的技術公布於眾的結論。再有,偽劣的仿造品如果非法地侵害了自己公司的利益,那么,我們完全可以採取法律的手段來維護自己的利益,而沒有必要非得採取公布先進技術的下策。
  ’ 
  第四,就算決定採取公布技術的方法,也沒有必要“慷慨無私”,或許通過交易的方式能夠把這種技術賣出去呢?因為企業終究不是慈善機構,不是以行善為直接目的,而必須以盈利為自己的直接目的。 

綜上所述,上述材料沒有足夠的理由證明,企業慷慨無私地把自己的先進技術公布出來,與人共享能夠“更能達到利己的目的”。相反,我們倒是擔心,這樣做會毀了企業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