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案例:家樂福董事長CEO貝鶴能談超市經營

  隨著家樂福等各國連鎖業巨頭到中國封疆立業,帶動了中國連鎖業的進一步發展,讓我們真真切切看到了連鎖業競爭激烈的節奏。如何生存,如何發展,如何走出自己的路子還待思考。為此記者專訪了法國家樂福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貝鶴能。

記者:如今在大街小巷連鎖超市隨處可見。這些超市在給老百姓提供方便、快捷、實惠的同時。甚至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人們的消費習慣,連鎖超市在中國方興未艾。國際巨頭和本土企業各個摩拳擦掌,競爭已經全面展開。雖然勝負還未定論。今天我們請全國第二大連鎖超市集團家樂福的全球總裁貝鶴能先生,和我們一塊探討連鎖超市企業的成功之路。現在我們掌聲有請貝鶴能先生!

記者:貝鶴能先生知道carrefour被翻譯成中文的家樂福。這三個中文的字,是什麼意思嗎?

貝鶴能:我想是所有家庭都幸福的意思,準確地說法是。

記者:您在超市裡面購物的時候,從哪個地方能夠體驗到快樂、幸福?

貝鶴能:當然了,我自己就是家樂福的非常好的顧客。我不僅去家樂福,而也去我的競爭對手那裡去。商店也不僅是你買東西的場所,也是你的生活場所,是你每日的需求,所以必須為你帶來快樂。到商店購物就像你去看演出,我們每天都要演出,顧客每天評價你,因此最好的方式是每天你自己去購物,檢查你的店。

記者:我想所謂的服務質量,可能會體現在這些比較細枝末節的地方。比如說我們在家樂福,可能找衛生間是一個比較麻煩的事情。家樂福的面積特別大,如果走到最裡面的話,突然發現要上衛生間,就必須得走出來,如果買了東西還得先去結賬,結賬以後再走到二樓,發現了衛生間。那您覺得中國的家樂福的衛生間,應該放在什麼地方比較合適?

貝鶴能:衛生間在哪兒?商場的購物區以外,在我們商場的出租櫃檯的區域內,設有廁所。如果你需要的話,也許你必須跑一百米,但是我想這是最遠的距離了。因為我們在不同的方位都有廁所。


貝鶴能:當你銷售新鮮食品的時候呢,最重要的一點,顧客必須肯定你的貨架上的食品是鮮的。

記者:這是不是一種具體的行銷策略?


貝鶴能:像你剛才說的我們必須在產品遠沒有到期前,把它拿掉。當你把產品拿回家的時候,它一定還有一個保質的區間。這樣我們的產品,在貨架上有一定的保質期內的,而且也保證,顧客在把產品買回家以後,也有一定的保質時間。


記者:為什麼有這樣的政策呢?

貝鶴能:當你每天要面對幾萬客戶的情況下,不是一個大問題。但是當你面臨每天幾萬客戶的情況下,隨時補充貨架上的產品,將是一個大問題。如何保證貨架上的產品都是新鮮的,沒有舊的商品,在有大量的貨物在貨架上的情況下,當然在生鮮超市就沒有這個問題。因為每天只有幾千個顧客,像大賣場最大的問題就是在一天之中,我們要接待上萬的顧客。我們要隨時不斷更新商品。你把最早要過期的商品,放在前面,你就容易檢查出來。即將到期的商品,而且也保證當你把商品買回家的時候,還有好多天可以保存。比如說今天是22號,有23號的產品,在貨架的後面有29號的。你就買29號的,因為一天保質期是不夠的。最好的是產品的循環,這個也是一種技術,在這兒我們不能把所有的詳細的情況講出來。但是我們在供應鏈上,我們知道需要的量,我們有自動的訂貨,我們根據量訂貨,再組織這個供貨鏈。因此顧客來到商店以後,商品也是同一天到商店的。

記者:顧客服務是整個零售業最關鍵的部位,競爭最根本的還是服務,因為價格戰也好,價格競爭,它只是一種手段之一。那么從長遠的競爭來說,應該還是服務的競爭還是永恆的。比如我們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顧客在進入賣場的時候,空氣的新鮮度就是給顧客的一個感覺。如果一個商場做得不細的話,空氣不新鮮,顧客的感覺不會很好。那么我覺得抓顧客服務,應該從最基本的,最細的地方去來探討顧客的服務。

記者:很多人去家樂福購物,或者去像家樂福的超市購物的時候都會出現,價格標籤會精確到分。所以呢,像家樂福這樣的企業,也被人稱為是一分一分地在掙錢的企業。貝鶴能先生您認為一分錢,對家樂福來說有多大的意義?

記者:在中國很多人習慣於在超市里做現金支付,而且也未必有那么多的消費者會在乎幾分錢。 所以呢,在做這期節目之前,很多人都給我反映這樣的情況,他們也想知道貝鶴能先生,您身上經常裝多少零錢呢?

貝鶴能:喔,在我身上一分錢都沒有。我既沒有歐元,也沒有硬幣。什麼都沒有,我是個窮人。在我兜里我什麼都沒帶。

記者:您為什麼身上不帶幾分錢呢?這樣在家樂福買東西會很方便。

貝鶴能:我剛才告訴你了,我們很介意顧客兜里的每一分錢。我們幫他們省每一分錢,當然我們也從其中留一小部分給我們自己。

記者:關於價格的問題,有一個另外的問題,我們還沒有討論清楚,就是中國人有一句俗話叫“便宜沒好貨”。那么家樂福怎么評價在定低價的時候,又能保證消費者的這種微妙的反饋心理?不會影響到家樂福產品質量的形象?

  貝鶴能: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因為顧客是為價格而來的,但是價格不是一切,價格是與商品的價值息息相關的。這是永久的聯繫。顧客非常聰明,你不能欺騙他的。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推動力。他每天都評價你,當你賣給他們好價格和好質量的東西,他們會滿意。當他們滿意的時候,他們還會買更多的商品。什麼是最重要的?就是要認識到低價格的操作性,最高程度的高品質和信心。什麼是最重要的?就是每天顧客對家樂福的忠誠度,那么這也是全世界都通用的遊戲規則。

記者:其實低價並不意味著品質差,其實不光是家樂福,那么像物美,很多超市都是採取低價的一種策略。那么為什麼低價呢?並不意味著品質差,主要有幾個原因。首先呢,低價的時候,我們賣的都是一些品牌商品,也可能是可口可樂,也可能是寶潔公司的產品,也可能絲寶公司的產品。都是很好的。那么再有一個呢,像這些超市都具有相當的商譽、知名度。因此呢,他們對於其他的非品牌商品,又有一定的保證。那么這樣一來就會使低價和品質低劣呢,不會連線在一起


商品的低價取決於成本的控制,作為零售業,應該站在顧客的立場上,去為供貨商也好,從產品的源頭也好,去討得一個最低的價格,我們不是代表我們自己的零售業在討價還價,我們是代表著整個的消費者的利益,在為顧客討價還價。

貝鶴能:所以你必須提供好的商品,新鮮的商品、最好的價格。我必須說這是一個永久的經驗,這是零售業的生命。這是為什麼?我們和好多產品都合作是來找出更高的商品。保證這些商品是具有滿意度的。又證明他們和推薦出他們新的全方位配套的商品,這樣顧客可以在我們的貨架上選擇和比較這些商品和它們的價格。

記者:一位供應商談到了他的一些夾雜著快樂和痛苦的感覺。快樂呢,是因為有這樣的連鎖超市,他們的銷售量在不斷地增長。痛苦呢,是因為在跟超市談判的時候,他覺得受到了很大的壓力。貝鶴能先生,一般來說家樂福是怎么面對自己的供應商的?

貝鶴能:你必須降低你的成本,來保證你的低的價格。這是一個對我們大家的長期的挑戰。支付的少,得到的多。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所以這是我們面臨的壓力,這是來自客戶的壓力,因為客戶給我們施加壓力,客戶會說你應該給我更多的東西,而我只想付更少的錢。當然客戶來說,這是態度很正常。他肯定說,你家樂福,必須使我感到更加滿意,因為這是我的錢,我得到什麼,你就應該給我什麼,所以從基本上說,在我的同行之間,這是一個公平的競爭。就是要滿足顧客。現在我們談來自顧客的這種壓力,現在這種壓力來自我們和供應商的談判,和供應商之間,我認為這會在我們之間,建立起一種雙贏的紐帶關係。當然我們還需要那種能力,去談判我們的產品的價格。當然了,來自顧客的壓力呢,我們就不得不把它帶到供應商身上,我們要的產品是低價和高品質的。再一次重申,供應商就需要搞行業現代化。因為這是一個現代化的經濟大環境,你說這是一種既苦又樂的感覺,確實是這樣。這就是生活,談判與討價還價,充斥在我們每一天的生活當中。這就是動力。所以這才是一個公平的談判。公平的談判,並且大家必須是雙贏的談判。因為在整個變化裡面,整個的供應鏈裡面的一個環節。沒有賺錢的話,大家都受影響,所以我們共同的目的是使客戶滿意,我與我的同行也展開競爭,當然這也是充滿激情的生活。

記者:貝鶴能先生,您自己做過產品的就是家樂福的採購員嗎?我的意思是您親自跟別人談判過沒有?

貝鶴能:我還記得二十年前我當時是一個買手。我跟一個葡萄酒的供應商談判,有一種酒的質量非常好,但是價格比較高。他說如果用這個價錢賣給你,我就得賠錢。我說,不,我還要那種酒。但是我給你出高一點的價錢,因為一般來說,有一種價錢是剛好進入市場的價錢。我也知道這一家供應商,它的質量非常好,所以你們能看出來談判並不容易。當然談判就像一項運動。當然它不是牆角,因為在牆角,你不能跟牆角談判。但是你必須談判,我想這是一個積極的事情。通過談話你有各種各樣的進步。


記者:很多供應商,給我傳遞來這樣的訊息,說家樂福跟別人談判的時候,給人這樣一種印象,他們有一個基本的原則,就是要把供應商逼到牆角,再給他一點甜頭。一般來說,您跟供應商談判的時候,用什麼樣的辦法,讓他們一退再退,最後站到牆角去?

貝鶴能:我認為這並不是戰爭,因為戰爭是一種對抗,實際上也是一種探討的合作,因為競爭,不是在零售商和供應商之間的。競爭實際上是在供應商之間和零售商之間的。你每天必須得爭取做最好的零售商。這就是生活,讓我的假設如果沒有談判,沒有逼到牆角。我們不能進步,那就成了一個夢想了。有的時候很困難,有時候我們的競爭對手,賣得比我們便宜,我們也得降價。所以對我來說也是一堵牆,也是把我推到了牆角。在這種情況下我就不得不再回到我的供應商面前跟他講,我得再重新跟你談談價錢。有的時候他同意,有的時候他反對。有的時間,他們給我們做一些解釋工作。有的時候他們就適時創新,出了新產品,我們知道他們的新產品,往往是能夠贏利的。因為在現代的經濟之中,創新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創新給你帶來價值,創新的產品比舊的產品,也有更多的價值。

記者:我們怎么看我們的連鎖企業,比如因為我們定位是製造企業,那我們必須找到一個好的主流渠道把我們的產品迅速地分銷下去。所以他對我們選擇,我們也對他進行選擇,剛才講到運動的話,我覺得比如像沃爾瑪也好,家樂福也好。它應該是一個世界盃,我們之所以擠進去,如果能進去,就正像打入世界盃。你如果連這個門檻都進不去的話,你就永遠進不了主流渠道。你就不可能做一個世界性的品牌。因為它的分售系統很大的,但是對方對你的要求很高,因為家樂福今年跟我們談的最大一個單是2600萬美金。在中國上個月簽的。他跟我們有八個要求,那八個要求使首先很多企業就被篩選下去了。第一個,你有沒有出口權。第二個,你有沒有歐盟的配額,你有沒有大規模製造,你的迅速反應能力,你的低成本控制。你是一個很好的產品,它也想贏利的話。它不要你這個產品,它作為一個超市,它覺得它的形象也沒有了。中國賣得這么好,世界賣得這么好的產品,在你的超市見不到。

這就是一般來說的,逼到牆角,再給點甜頭。


貝鶴能:我同意你的觀點,談判不是一切。因為當你有合作的時候,有好多事情我們可以一起做,談判是一部分,是世界盃。但是比談判和世界盃更重要的是合作。這種合作帶給雙方長久的利益。

貝鶴能:我想這個百分比是不正確的。因為市場取決於顧客,對於顧客來說,他不管是洋品牌,還是本地品牌,主要取決於品牌的質量和服務水平,所以我們覺得,品牌的機會都是均等的。無論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我給你講一個故事,當我們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當時我們已經在台灣省積攢了很多的經驗。而且已經是台灣省零售企業的龍頭了。然後才進入了中國,所以說,我們在進入中國市場之前,已經有了一些相關的經驗了。所以說,國際品牌和國內品牌,占有率的百分數,我是不同意的。在中國零售業有很強的競爭力。又有國際上的零售商參與競爭,所以在家樂福進來的時候,帶來很多先進的技術和經驗。這是一種雙贏的合作。中國的零售企業已經學習和複製了很多家樂福的管理經驗,我相信一定會有一些中國方面做得非常出色的零售企業,從中國人的本質來說,他們是非常好的經營者,他們在零售業一定會做得很好的。所以國內企業的競爭,也將是非常激烈的。當然我們也有國際的競爭對手,像沃爾瑪,這是一種公開的遊戲。所以像你所知道的,我們在世界上三十多個國家,有了我們的商店,我們在歐洲和拉丁美洲都是零售業的龍頭企業。我們在世界各地都面臨著競爭,但是我必須說在零售業沒有什麼是永遠獲得的。也沒有什麼是永遠失去的。然後我們再帶來其他的先進的技術。


記者:我們知道家樂福在全球市場上,按銷售額排名第二,您覺得家樂福在中國,會排名第幾?


貝鶴能:我不知道具體排名第幾。我相信在中國第一名是聯華。我們可能是外資企業裡頭的第一。我不太清楚這些數字,我的同事應該比我了解得多。我想我們不可能是第一。我覺得這是件好事。因為做第一的話,周圍總是聚集著很多的競爭對手,有當地的競爭對手在我們前頭,那將對我們是一種挑戰。正像你剛才講到的世界盃一樣,做第一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斷進步。


記者:貝鶴能先生,您對中國企業,連鎖超市企業想要迅速發展,做大做強,有什麼建議嗎?


貝鶴能:我想他們對他們的行業知之甚深,沒有什麼真正的建議。我們有同樣的問題和同樣的解決方案。事實上對於零售企業來說,重要的不是從一個國家到另一個國家,而是在不同的國家,真正取得成功。也許今天在場的中國本地的零售企業的同事們,明天我會在另外一個國家碰到他們,在亞洲、在歐洲、在拉丁美洲。因為中國人是非常優秀的商人,在很多國家你都可以看到有中國人開的商店和超市。他們的反應很迅速,適應市場很迅速。這樣的基於質量的競爭真是讓人很愉快的。我再說一次,真正的挑戰是找到合適的人選。並且培訓他們。


記者:可能我們中國人跟您的理解不太一樣地方,就在於貝鶴能先生特別欣賞中國人可以把店開到世界各地。中國人特別欣賞貝鶴能先生把同一家店開到世界各地。


貝鶴能:如你所知,就像你剛才提到的,家樂福是最國際化的一個零售企業,它的意思就是說,我們有很長的國際化經驗了。零售業就是關注細節,長期不懈地了解顧客的需求。然後適應各個不同的國家,要取得成功。在中國,你就是要中國化的,在墨西哥就是墨西哥化的。如此類推,這是基於在各地的經驗,是各地員工的經驗和責任,在已開發國家,或者是像中國這樣,高速發展的國家顧客的需求,是國家進步的強大動力。在過去零售業只是經濟鏈的最後一個環節,但是在今天零售業已經成為現代經濟的動力。因為我們是離顧客最近的,而顧客是現代經濟的動力,因為是顧客來決定,他們需要什麼樣的產品。他們推動進步。


記者:我們今天一直都在談同一個話題,就是怎么樣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誰是我們的客戶,我們為誰服務。
 

 貝鶴能:我們看見這個國家,有一個充滿活力的發展方向,有非常好的樂觀的發展機會。我們跟大家分享,這個難得的機遇。因為從根本上說,當你處在最佳的經濟狀況,人們越有錢,就會越有購買能力,這些購買力就會集中在商品消費上。而商品就是需求,就是顧客的增長,所以沒有理由說,我們不樂觀,我們必須努力工作,這就是我們的問題。我們必須努力工作。
 

 記者:今天我們和貝鶴能先生談了很多連鎖超市如何做成功的經驗。那我想給我們留下一個非常突出的印象是,所有的連鎖超市都在努力地迎合消費者的需求。並且在某種程度上,改變著人們對事物固有的看法。我想,這種無微不至的體貼和照顧。在滿足了消費者的同時,也會使我們的連鎖超市們,自己做強做大,這可能也是我們中國的連鎖超市,應該學習和借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