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投資財務管理

 (一)基本情況
我國的境外投資是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逐步發展壯大起來的,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局部布點到遍布世界各地的一個漸進過程,目前仍然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據外經貿部統計,截止到1998年底,在境外註冊成立的企業5539家(不含金融、保險企業),這些企業分布在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在港澳地區約占40%左右。以上是經過外經貿部批准設立的企業,若加上非正常渠道對外投資和境外企業到第三國的投資,據估計我國在境外的投入資本可達100億美元,資產可達500億美元。總體看,境外投資對我國實施經濟全球化戰略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國家財政根據境外投資發展情況,不斷規範和加強境外投資財務管理。1989年下發了《境外貿易、金融、保險企業財務管理暫行辦法》和《境外單位非貿易外匯財務管理暫行辦法》,對規範境外投資行為和境外單位非貿易外匯財務管理起到積極作用。1996年,下發了《境外投資財務管理暫行辦法》。這是我國 第一個統一的境外投資財務管理制度,標誌著我國境外投資財務管理逐步走上規範化、制度化軌道。同時,國家財政還建立了境外企業周轉金,扶持境外企業積極開拓國際業務,支持境外投資健康發展。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境外投資存在問題主要是:“小、散、濫、亂”。“小”到夫妻店,有的光靠國內訂貨回扣生存。“散”到違規經營,偷稅、漏稅,騙稅不少;“濫”到投資決策失誤,以致受騙上當,重投資,輕管理,或者只投資不管理,國有資產流失的現象相當嚴重;“亂”到“外不樹形象、內不強素質”,對外不講信譽,一錘子買賣;對內,內部管理混亂,隨意性大,用李嵐清副總理的話講是“一個經理一個招,想怎么管就怎么管”。具體表現為:一是整體規模和單個企業實力均偏弱,直接影響企業的競爭力和我國的國際形象,即使少數規模較大的企業,也是強者不強,距離實現國際化、集團化的跨國經營的目標相距甚遠;二是一些企業思想不夠開放,開拓進取心不強,企業機制沒有轉換,缺乏發展的活力和潛力,不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國際競爭的需要;三是管理體制不順, 調控手段不力,特別是地方一些視窗公司和綜合性企業,也包括一些中直企業,在省市既無具體管理單位,又缺乏有效的監控機制,有關主管部門對其真實的財務狀況始終不了解,對其重大經營活動事前監督和事中監督難於落實,事後出現問題難以解決;四是內部制度不健全,監管不到位,突出表現為決策程式不規範,隨意性大,缺乏評估諮詢和監督制約機制;五是領導班子不力,人才缺乏;六是不了解國際市場,投資盲目造成損失;七是沒有把境外企業的管理切實提到議事日程,以批代管現象屢屢發生,這其中有經營者的指導思想問題,也有管理者的管理意識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