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資產核算的若干問題

資產是會計核算的基本要素,森林資源資產是林業生產經營的主要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森林資源的多寡、質量的優劣是評價林業企業經營業績和運營能力的重要指標,然而,過去由國家投資形成林木資產,其價值量、效益發揮、經濟潛力等均沒有指標考核。會計核算是任何價值管理的基礎。因此,森林資源資產會計核算是資產化管理的必要前提和基礎。沒有會計核算,培育森林資源的投入便無從考核,其價值管理就缺乏依據,價值補償與價值實現就沒有一個客觀的尺度,森林資產的內部流動和外部交易都將難於真正實現。所以,森林資源資產會計核算在資產化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森林資源資產是由多種資產構成的一大類資產。根據其特點可劃分為林木資產、林地資產與其他森林資產。林木資產與林地資產作為兩類主要的森林資源資產,應分別進行核算,這樣做是因為:①林地資產與林木資產價值運動有時不一致,在資產交易中,通常單獨計價。②林地資產單獨核算,可減少核算工作量,有利於林地投資方案選擇。③林地資產核算與否,取決於國家巨觀土地利用政策。
    本文在核算內容選擇上,將林木資產作為一類主要資產來核算,以突出其特點,並對林木資產計價、核算等具體問題進行了專門研究,現將其結果予以報導。
一、林木資產核算對象的劃分
    只有科學地劃分成本核算對象,才能較好的體現林木資產核算的目的,達到既定的目標。所謂核算對象,即會計核算的基本單元。核算對象的劃分應與森林資源資產會計核算的目標緊密聯繫,是會計目標的具體體現。
    目前,林木資產會計核算對象設定主要有以下幾種意見:①按小班分林種、樹種。可以取得不同立地條件,不同林分、林齡和作業方式的營林作業成本和林木資產實際成本,可以最大限度地滿足林木資產會計核算的要求。②林班、林種、樹種為核算對象。③按年度分林種樹種為核算對象。此外還有主張將企業全部林木資產作為一個核算對象,核算總資產。從樹木資產會計核算目的與要求來看,林業企業應該選擇小班分林種、樹種為基本核算對象,主要理由:
    1.森林資源管理應該滿足和適應森林資源資產化管理的要求。森林資源實物量管理必須與價值量管理相結合,營林生產過程與森林資源資產核算過程應相銜接。
    2.現代林業隨著高科技引入,將大大區別於傳統林業,其主要特點是高度集約化經營、高投入、高產出、高效益,生產經營周期明顯縮短,森林培育目的性明顯加強。這樣只有實行小班地塊核算,才能為科學管理提供客觀的依據。
    3.按林班或年度核算,有兩個致命的弱點,一是與資源管理相脫節,與營林生產過程相脫節。營林生產按林班為單位存在人為的合併現象,以年度為單位則完全沒有空間概念。二是兩者均以平均成本計價,不能反映不同立地條件、不同經營方式、不同作業方式、不同林齡樹種的成本水平。
    鑒於以上種種原因,作者認為小班核算不僅是可行的,而且也是必須的。
二、林木資產成本範圍與成本項目
    林木資產成本範圍與營林生產成本的範圍是一致的,依據作業成本從詳、累計成本從簡的原則,林木資產成本項目可以比營林成本項目相對簡化一些,做到既簡化核算,又能滿足管理的需要。
    1.成本開支範圍
    營林生產與林木資產成本範圍應包括為培育林木資產而發生的各項直接支出,包括直接工資,直接材料及其他直接支出。為營林生產單位培育林木資產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製造費用),分配計入營林生產成本。
    直接工資包括從事營林生產人員的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
    直接材料包括營林生產過程中實際消耗的原材料(如造林用種子、苗木),輔助材料、備品備件、外購半成品、燃料、動力以及其他直接材料。
    其他直接支出包括直接工資、直接材料外的其他直接支出,如職工福利費、委託生產費等。
    營林製造費用是基層生產單位為組織管理營林生產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但由於營林生產與木材等生產屬於兩大系列,故將營林製造費用單獨核算,以更準確反映這部分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