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重視財務報告編制的質量

財務報告既是企業對自身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資金變動情況的全面總結, 也是會計信息使用者了解企業財務會計信息的重要渠道, 財務報告某種意義上還是企業財會人員工作業績的集中體現現因而在企業會計工作中處於特別重要的地位。一份財務報告能否達到預期目的, 發揮應有功能, 關鍵在於質量。然而, 筆者發現當前一些企業的財務報告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問題:

1. 不按法規制度的規定程式進行操作。企業編制財務報告, 首先應當合法, 失去合法性, 其他三個特性就會變得毫無意義。所謂合法性 , 是指企業財務報告的編制, 應當遵守財務會計法律、規則、制度的規定。合法性說起來人人都懂, 做起來實則不然。例如會計年度問題, 《會計法》明確規定: “會計年度自公曆 1 月 1 日起至 12 月31 日止 ” .但是實際工作中沒能得到很好執行。有的企業唯利潤目標是從, 利潤哪一天完成, 就哪一天截止; 有的財會人員為圖自身工作方便, 任意確定會計年度截止日, 12 月 28 日的有,12 月 25 日的有, 有的乾脆提前到 12 月 15 日。再如會計報表格式問題, 幾乎所有行業會計制度都明確規定, 企業向外報送的會計報表的具體格式和編制說明, 由相應會計制度規定, 然而執行過程, 普遍存在以下三個問題: 一是貨幣單位隨意確定。有的捨去角分, 以元反映, 有些主管部門硬性規定以千元為單位; 年初數、 年末數, 上年數、本年數貨幣單位不統一。二是報表項目和內容任意增減。如有的企業以經濟業務簡單為由, 對用不到的報表 項目一律刪除; 有些企業認為經濟業務特殊, 而任意增設附表項目。三是選用報表格式錯位, 包括行業與行業錯位和新老格式錯位等。企業先編報表後結賬, 先確定利潤再倒作賬務處理, 以及未經法定註冊會計師審計程式, 就直接對外報送財務報告的做法必須予以糾正。

2. 虛假成份太多。財務報告數據、內容不真實從根本上否定了編制財務報告的意義, 不僅與會計工作質量背道而馳, 也與會計工作職業道德相悖。財務報告虛假主要表現: 一是會計數據不真實, 包括原始數據虛假引起的不真實和直接更改調整會計報表數據導致的不真實; 二是會計報表附註和說明不真實, 包括掩蓋經濟業務真相不真實和歪曲真實財務狀況、經營成果不真實兩類。

財務報告失真問題是當前財務報告編制質量中存在的最為嚴重, 也是急需解決的問題。究其原因, 主要有: 一是企業決策層干預。儘管我國有關會計法規規定, 企業單位領導人對財務報告的合法性、真實性負法律責任, 但某些企業的廠長、經理, 出於表功需要, 或出於籌資 ( 包括募股和貸款 ) 上項目需要, 或出於自身經濟利益需要, 授意、指使, 甚至強令會計人員做假賬, 編假報表。二是會計人員素質不高。雖然會 計人員持證上崗制度、教育培訓制度建立多年, 但總的來說, 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仍然是制約會計工作質量, 進而影響財務報告真實性的一大主要因素。三是尚未完全建立起註冊會計師審計年審制度。企業會計報表實施註冊會計師審計制度是世界通行, 且行之有效的做法, 但時至今日, 仍然有許多企業被排除在註冊會計師法定審計範圍之外, 沒有經過第三者公證的財務會計信息直接被閱讀、理解, 進而據以決策的現象還普遍存在。

3. 準確性差, 錯誤普遍。會計工作對數字準確性要求很高, 來不得半點差錯。弄錯一位小數點, 多個零, 少個零, 有時會導致很嚴重的後果。準確性可以說是會計工作的靈魂, 沒有準確性, 就無從談財務報告的質量。財務報告的錯誤有文字錯誤和數字錯誤、編報依據錯誤和加計錯誤、報表與報表勾稽關係錯誤和會計報表上下期數據比較關係錯誤。數字錯誤的危害性較文字錯誤更大, 因為數字錯誤更容易導致財務報告使用者分析、決策錯誤; 編報依據錯誤隱蔽性大, 不容易發現; 勾稽關係錯誤性質嚴重, 就是小小的差異也是不允許存在的; 而上下期數據比較關係錯誤, 大多由於粗心引起, 稍加注意, 一般都能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