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執業醫師《中醫基礎理論》輔導:精氣學說在中醫學中的套用

精氣學說在中醫學中被廣泛套用於各個領域,這一理論滲透到了中醫的每一個角落,對中醫的基礎理論和臨床各科都有很深的影響。

(一)精氣是人體生命的動力

精氣是對人體有用的氣,是生命活動的動力。人之五臟、六腑、形體、官竅、血和津液等,皆有形而靜之物,必須在氣的推動下才能活動。

(二)精氣足,則生命活動正常

人出生之前,在母體中己獲得了先天之精氣;出生之後,通過肺吸入天之清氣,由脾胃吸收水谷之精氣。三氣相合,經過氣化,化生人體之精氣。這種氣推動著人體臟腑、經絡、形體和官竅的生理功能活動。

  (三)人體氣的運動必須協調而通暢

人體氣的運動和自然界一樣,具有升、降、出、入四種形式。

氣運行通暢,血與津液的流動也通暢,則人體處於健康狀態。若氣行不暢,稱為氣滯,在氣鬱滯之處會表現出悶,脹、痛等症狀,可用行氣的方法治療。若氣機郁滯日久,還會引起血瘀和津液停聚,則當用行氣活血化瘀和行氣化痰利濕等方法治療。

(四)精、氣、神的關係

所謂精,在中醫學中有三種不同的概念:①世界上所有氣當中的精粹部分。②泛指人體中一切有用的成分。既包括無形而動之精氣,也包括有形之精,如先天之精、後天水谷之精等。③專指腎中所藏之精,即腎精。

無形之精氣都是氣當中的一部分,凡有形之精,與氣都可以互相轉化,即有形之精可散而為無形之精氣,無形之精氣又可聚積而成有形之精即所謂“精氣互化”。

所謂神,有四種含義:①自然界物質運動變化的表現及其內在規律。②人體內一切生命活動的主宰者。③一切生物,其生命力的綜合外在表現。④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

精可化氣,氣可化精,精氣互化。精氣生神,精氣養神,而神則統馭精氣與氣。故三者可分而不可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