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執業醫師《中醫基礎理論》輔導:陰陽學說在中醫學中的套用

(一)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

陰陽學說認為,人體是由陰陽結合而成的有機整體,而各個組織構成,又都可以根據其所在的部位、機能特點來劃分其陰陽屬性。

確定人體臟腑組織的陰陽屬性。大體上有兩個方面:一是依據解剖的大體部位。二是依據其生理活動的相對屬性。

  (二)說明人體的生理功能

對於人體的生理功能,無論就其整體還是其部分而言,都可以用陰陽來加以概括說明。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是陰陽保持協調平衡的結果。

陰陽還常用來區分人體內各種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物質,如把具有固護、溫煦肌表作用的“衛氣”叫作“衛陽”;把能化生血液、具有濡養作用的“營氣”稱之為“營陰”。營衛和諧則正常,營衛不和則病。

(三)說明人體的病理變化

人體內陰陽之間的消長平衡是維持正常生命活動的基本條件。而陰陽失調,則是一切疾病發生的基本原理之一。

疾病的發生與發展,關係到人體的正氣和邪氣兩個方面。正氣,是指人體的機能活動及其對病邪的抵抗能力,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和損傷組織有修復能力等;邪氣,泛指各種致病因素,而這些又都可以用陰陽來概括說明。

1.陰陽偏勝(盛)“勝”是指邪氣盛在。陰陽偏勝,即指陰邪或陽邪偏盛,屬於陰或陽任何一方高於正常水平的病理狀態。

2.陰陽偏衰 陰陽偏衰即陰虛、陽虛,是屬於陰陽任何一方低於正常水平的病理狀態。

(四)用於疾病的診斷

1.分析色澤、聲息、症狀、脈象和病變部位的陰陽屬性

2.辨別症候的陰陽屬性 在辨證中,一般首先以陰、陽、表、里、寒、熱、虛、實作為辨證的綱領,而在八綱之中又以陰陽為總綱,即以陰陽統率表里、寒熱、虛實。表、熱、實屬陽;里、寒、虛屬陰。

(五)用於疾病的防治

調理陰陽,使之保持或恢復相對平衡,達到陰平陽秘,是防治疾病孤基本原則,也是陰陽學說用於疾病防治的主要內容。

1.指導養生 注重養生是保持健康無病的重要手段,而養生最根本的就是善於調理陰陽。

2.用於疾病的治療

(1)確定治療原則:由於疾病發生髮展的根本原因是陰陽失調,因此,調整陰陽,補其不足,損其有餘,恢復陰陽的協調平衡,促使陰平陽秘,就是治療疾病的根本原則。

(2)分析和歸納藥物性能的陰陽屬性:陰陽學說用於疾病的治療,不僅用於確定治療原則,而且也用來概括藥物的性能,作為指導臨床用藥的根據。治療疾病,不但要有正確的診斷和治療方法,還必須熟練地掌握藥物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