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執業醫師《中醫基礎理論》輔導:辯證論治

辨證論治是中醫診斷和治療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中醫在辨病論治、辨證論治和對症治療三種手段中,最重視辨證論治,而且對辨證論治用得最多。因此,辨證論治是中醫診療理論體系的一大特點。

所謂證,是指在疾病發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病的原因、病的部位、病的性質和邪正關係,反映了疾病發展過程中,該階段病理變化的全面情況。而證是反映疾病在某一特定階段的病理變化實質,比病更具體,更貼切,更具有可操作性。

辨證論治分為辨證和論治兩個階段:所謂辨證,就是將四診(望、聞、部、切)所收集資料、症狀和體徵,通過分析和、綜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質、部位和邪正之間的關係,概括、判斷為某種證。論治,則是根據辨證的結果,確定相應的治療方法。辨證是確定治療方法的前提和依據,論治是辨證的目的,通過辨證論治的效果,可以檢驗辨證論治是否正確。辨證和論治,是診療疾病的過程中,相互聯繫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

在同一種疾病當中,由於在疾病發展的不同階段,病理變化不同,即證不相同,根據辨證論治的原則,治法也就不同,稱為“同病異治”。根據辨證論治的原則,證相同治療也就相同,因而出現不同疾病採用相同治法的情況,這稱為“異病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