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執業醫師《中醫基礎理論》輔導:整體觀念

所謂整體觀念,即認為事物是一個整體,事物內部的各個部分是互相聯繫不可分割的;事物和事物之間也有密切的聯繫,整個宇宙也是一個大的整體。中醫從這一觀念出了,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體的結構互相聯繫,不可分割,人體的各種功能互相協調,彼此為用;在患病時,體內的各個部分亦相互影響。同時,中醫認為人和環境之間相互影響,是一對不可分割的整體。

1.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中醫認為是一個以心為主宰,五臟為中心的有機整體。

人體以心為主宰,由髒、腑、形體和官竅共同組成的結構嚴密、分工有序的整體,有條不紊地進行正常的生理活動。

中醫在認識疾病的過程中,首先著眼於整體,即重視人體某一部分的病變對其他各部分的影響,預測病情的演變。

中醫在診斷疾病時,亦從整出發,察外知內,這是中醫診病的思想之一。

中醫治療疾病亦從整體觀念出發,既注意髒、腑、形、竅之間的聯繫,也注意五臟系統之間的聯繫。

中醫養生,也十分注意整體觀念。

2.人與環境有密切的聯繫

人生活在天地之間,六合之中,自然環境之內,是整個物質世界的一部分,也就是說,人和自然環境是一個整體。所以當自然環境發生變化時,人體也會發生與之相應的變化。

(1)人和自然界的統一性:中醫歷來十分重視人和自然環境的聯繫,對季節、晝夜、地理環境等對人體的影響,論述尤多。

季節對人體的影響非常明顯。

晝夜晨昏自然界陰陽的消長,人體亦與之相應。

在不同地區,由地氣候、土質和水質不同,因而對人體產生不同的影響。

中醫學認為,人與地相應,不是消極的、被動的,而是積極的、主動的。

中醫學在病因、病理、診斷、治療和養生等各個領域中,都十分重視自然環境對人體的影響。

晝夜的變化,對疾病也有一定的影響。

地區的不同,對疾病的發生、發展也有不小的影響。可見地域不同,人的體質不同。所患疾病亦不同,所以中醫診斷、治療疾病,以及養生,都十分注意因地制宜的原則。

(2)人和社會關係密切:人是社會的組成部分,人能影響社會,社會的變動對人也發生影響。其中,社會的進步,社會的治或亂,以及人的社會地位變動,對人體的影響更大。

首先,社會的進不,無疑對人們的健康帶來不少好處。

社會的治和亂,對人體的影響也非常大。

個人的社會地位改變,勢必帶來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的變化,這對健康也造成影響。

總之,中醫把人體看成一個以心為主宰,五臟為中心的整體,同時認為人和自然界以及社會有密切的聯繫,也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這種整體觀念貫串於中醫的所的領域,因而成為中醫理論體系的一大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