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兒科知識點輔導:時行疾病——麻疹(辨證論治)

【辨證論治】 

1.辨證要點
  辨順證
◇ 發病初起身熱不甚,常有微汗,神清氣爽,咳嗽而不氣促。
◇ 3~4天后開始出疹,先見於耳後髮際,漸次延及頭面、頸部,而後急速蔓延至胸背腹部、四肢,最後鼻準部及手足心都見疹點,疹點色澤紅活,分布均勻,無其他合併證候。
◇ 疹點約在3天內透發完畢,嗣後依次隱沒回退,熱退咳減,精神轉佳,胃納漸增,漸趨康復。
  辨逆證
◇ 見形期疹出不暢或疹出即沒,或疹色紫暗,並見壯熱咳劇,痰聲漉漉,呼吸急促,甚則鼻煽胸高,口唇青紫,為並發肺炎喘嗽。
◇ 若疹色紫黑,形成斑塊,舌乾絳起刺,為熱毒竄入營分、血分。
◇ 若神昏譫語,驚厥抽風,為熱毒內陷心肝。
◇ 若疹點色淡,面色青灰,四肢厥冷,脈微欲絕,為心陽虛衰。
2.治療原則
◇ 麻疹順證的治療有透表、清解、養陰三大法則,根據不同階段分別實施。
◇ 麻疹逆證總的治療原則為清熱解毒。
3.分證論治
  順證
證候症狀舌脈治法方藥初熱期
從開始發熱到出疹,3天左右起病較急,發熱咳嗽,流涕噴嚏,眼瞼紅赤,淚水汪汪,或微惡寒,小便短赤,大便稀溏。起病2~3天在頰黏膜近臼齒處見微小灰白色麻疹黏膜斑 舌苔薄白或
 微黃脈浮數辛涼透表清宣肺衛宣毒發表湯加減見形期
皮疹從見點到出齊,3天左右

發熱不退,咳嗽加劇,疹點先見於耳後、髮際,漸及頭面、胸腹、四肢,最後手足心與鼻準部見疹,即為出齊。疹點初起細小而稀,漸次加密,疹色先紅後暗紅,觸之稍覺礙手,伴煩躁,嗜睡,口渴,小便黃赤,或大便稀軟 舌紅苔黃
 脈數清熱解毒 佐以透發清解透表湯加減恢復期
從疹點出齊到沒收,3天左右發熱漸退,咳嗽減輕,胃納與精神好轉,疹點依次漸回,疹退處皮膚呈糠狀脫屑,留有色素沉著 舌紅少苔
 脈細養陰生津 清解余邪沙參麥冬湯加減
  逆證
證候症狀舌脈治法方藥麻毒閉肺高熱煩躁,咳嗽氣促,鼻翼煽動,喉間痰鳴,疹點紫暗或隱沒,甚則面色青灰,口唇紫紺 舌紅,苔薄黃或黃膩,脈數清熱解毒 宣肺化痰麻杏石甘湯加減熱毒攻喉身熱不退,咽喉腫痛,咳聲重濁,狀如犬吠,喉間痰鳴,甚則吸氣困難,胸高脅陷,面色發紫,煩躁不安 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清熱解毒 利咽消腫清咽下痰湯加減邪陷心肝高熱不退,煩躁譫妄,皮膚疹點密集成片,色澤紫暗,甚則神昏,抽搐 舌紅絳起刺,苔黃糙,脈數清熱解毒 熄風開竅清營湯加減
4.其它療法
  經驗方
◇ 蒲公英、大青葉各500g,加工制濃縮液750ml。每次3~5ml,1日3次口服。用於麻毒閉肺證。
◇ 鮮蘆根、鮮茅根、鮮石斛各30g,煎湯代茶。用於恢復期。
  外治療法
◇ 蘇葉、浮萍各15g,西河柳30g,加水煮沸,用毛巾沾藥液擦周身。用於見形期。
◇ 蔥白30g,煎湯趁熱熏洗頭面。用於見形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