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的愛——聯考陪讀

  這幾年,家長陪讀現象已蔚然成風。從國小到中學甚至到大學,父母陪讀已經成為一種見怪不怪的社會常態。而聯考陪讀,更是反映了父母望子成龍的焦灼心態。

孩子聯考,母親請假陪讀

在西寧市某事業單位工作的張女士四月中旬就請了假,開始在家陪要聯考的兒子讀書。

張女士說:“兒子其實很聰明,就是比較貪玩,成績在班裡屬於中等。老師說,如果他努力,很可能考上一所好大學。平常我們工作都忙,他爸爸更是常常出差,現在是關鍵時刻,我和他爸爸商量了一下,就請了假。我和他一起總結學習上的優勢和弱勢,然後查缺補漏爭取把能拿到手的分數都拿回來。我學的是英語專業,孩子對英語比較感興趣,但是,每次的成績總不理想,我就和他約好大家一起學,然後比比成績,這四十多天過去了,他的英語成績提高了不少,我特別高興。”

張女士認為,聯考之前陪讀的家長人數眾多。在如今這種現狀下,聯考的成敗直接影響一個人的前途和發展。而家長陪讀則可以對學生備戰聯考有很大幫助。首先,陪讀可以保證考生複習、考試階段的飲食營養,確保其能有好的身體、精神面對繁重的學習任務。其次,陪讀可以給考生一個踏實、放心的感覺,使其擁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這對於複習成果也是至關重要的。此外,陪讀還會讓考生在心中產生一種感激之情,看到父母為了自己如此奉獻,心中的感激就會化為動力。當然,如果家長在陪讀之時還能多了解孩子,並與之多進行一些交流,對於他們遇到的挫折給予指導和幫助,那么考生的狀態就會更好。

記者正在和張女士聊天的時候,張女士的兒子曉健回來了。說起媽媽請假在家陪自己讀書,曉健顯得有些不好意思,“剛開始的時候,我特別不願意讓同學知道我媽竟然請假在家陪我,後來,我媽並沒有像我想像的那樣,一天到晚跟著我,我寫作業的時候她也不會坐在旁邊,只是在我特別累的時候陪我玩會兒遊戲,拽我出去散散步什麼的。這幾天在家複習,時間也是由我自己安排,只是我想偷懶的時候,她會提醒我一下,鼓勵我再堅持最後幾天就好了。”

面對家長的一片苦心考生卻不領情 家住小橋的考生文文告訴記者,“五一”前爸媽聽說班裡有人的家長請假在家陪讀,他們也想這樣做,但是,被自己制止了。文文說:“他們請假在家也幫不了我什麼,再說還有家教呢。學習要靠我自己,他們要是請假在家,我的壓力就更大,萬一考不上都沒法和他們交待。”記者五中門口隨機採訪了幾名正在等車的學生,他們都認為,聯考陪讀實在沒必要。“都那么大的人了,哪還要人照顧吃飯啊,他們越重視,我的壓力肯定就越大了。我爸媽要這樣我肯定堅決反對。”一位上高二的男生笑著說。

應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陪讀

吳女士的孩子今年也要聯考,她說:“如果孩子的自我管理和獨立能力比較強,作為家長去陪讀,就沒有必要。如果每個孩子都能有家長陪讀,那一些沒有家長陪讀的孩子,是不是覺得自己的父母不愛自己呢?如果孩子本來就不需要,那家長陪讀,無非就是浪費時間和精力,束縛孩子的發展。如果單單是家長的一廂情願,我覺得,只能是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和家長增加溝通,不一定要陪讀,一般需要陪讀的都是稍微大一點的孩子,高中的比較多,如果孩子有需要,家長有能力,陪讀無可厚非。如果家長沒有時間和精力,硬要去陪讀,更糟糕的是,如果是為了陪讀而陪讀,那意義何在?”

吳女士並沒有選擇陪讀,女兒這幾天在家複習,除了安排好自己的學習之外,每天中午還要自己準備午飯。“我中午沒時間回去給她做飯,她自己弄一點吃,還可以放鬆一下,一天到晚學也學不好,平常咋樣就咋樣,這樣考試就不會慌。再說了,考大學業不是唯一的出路。”

聯考陪讀是一招,重要的是心態

省城某高校的一位心理學老師指出,“聯考陪讀”與“日常陪讀”有著很大的不同。 平時陪讀主要是找知識上的漏洞、方法上的欠缺、心態上的不足,以提高學生的自信和心態入手,改善學習的方法,實現學生心智的提高,從根本上提高學習成績。而在聯考衝刺階段,按照日常學校統一的節奏和計畫進行複習的效果已經不明顯了。因此,聯考陪讀迫於時間緊,已經不可能針對基本知識面進行大面積惡補,更多應該針對考前、考中的心理進行調節,以有針對性地傳授臨場應試技巧為核心。

針對性的心理調節和心理干預,能夠降低考生的心理壓力和焦慮水平,使考生能夠安心、有效地去複習、考試。而這種心理調節和心理干預需要專業的知識和技巧,恐怕一般家長是無法做到的。

試想,一個學生在國小、中學的12年求學生涯中,學習要靠課外吃家教小灶,中考、聯考還要陪讀,那么在大學4年的時間裡,怎么可能一下被塑造成為具備高等專業知識技能的、能夠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夠及時應變的、合格的工作者呢?家長和考生都應該意識到,聯考也是一次知識的鍛鍊,心理上的考驗,是考生經過12年學校教育後,作為一個準成人,第一次自己能夠獨立應對現實社會挑戰的機會。因此,應對聯考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顆平常心,儘量不以任何藉口讓考生輸在這個走向成年的起跑線上。

讓孩子一個人啟程吧

記者手記:陪讀本身沒有對錯,只是看是否在適宜的階段。孩子上幼稚園、國小時,自主學習能力差,又不具備獨立生活的條件。這時,父母在身邊陪讀,一方面可以照顧孩子,同時也可以督促其好好學習。英國教育專家研究發現,父母和孩子一起讀書,還可以為整個家庭製造和睦融洽的氣氛,促進雙方之間的交流,並且有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因此,這時候的陪讀是大有益處的。

等孩子上國中、高中時,父母還跟著陪讀,就有點適得其反了。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應該學習做飯、洗衣等生活常識,學會自己照顧自己。如果一些家長出於溺愛心理,或者一心想著孩子集中精力讀書而“越俎代庖”的話,只能養成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惰性。而這種愛,也很容易使孩子失去自信心,覺得在同伴面前抬不起頭,甚至產生逆反心理。

父母的羽翼好比一座溫室。幼苗小的時候,溫室可以為它遮風擋雨,等長到一定時候,小苗必須移到外面的苗圃,去接受陽光和雨露的洗禮。看準機會,該放手時就放手,讓孩子一個人啟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