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招生的騙子之七大騙術

  2006年“10·28”案是長春警方遇到的第一起高招詐欺案。其實,就全國範圍看,這些年,招生詐欺幾乎年年發生,而作案手段多有雷同。結合“10·28”這一典型案件,警方層層剝繭,為大家戳穿了同類詐欺案中犯罪分子的主要騙術——

騙術一:四處吹噓神通廣大

自吹自擂,是所有招生詐欺分子必用的一招。

他們拐彎抹角編造與某某高層領導有關係,暗示自己手眼通天;宣稱在教委、招辦有熟人,關係如何如何鐵,或者乾脆自稱為招辦工作人員。

這些人偽裝成“政策通”,異常熱情地幫別人出謀劃策,並虛構自己有“曾成功幫某某運作”的先例,在社會上廣為散布,積極往自己身上攬事兒。不僅是自我吹噓,而且團伙成員互相吹噓。

騙術二:從外形上迷惑家長

很多家長上當,是因為涉案分子外形給他們留下了“不像騙子”的印象。一位家長形容中間人王峰(女)時說:“第一次見面,她穿一件灰毛衫,格呢裙,腳上一雙軟靴,脖系一條絲巾,言談氣質給人感覺都不錯……”

40歲出頭的張澤柱,面相斯文,戴一副眼鏡,家長們都說他“像個老師”;而年僅21歲的主犯孫靖國,出入開130萬元的陸虎汽車,腕上帶8萬元的名表,從頭到腳一身名牌,出手大方,給人造成“身世顯赫,不可能為一點兒小錢騙人”的假象。

騙術三:借用傳銷手法

詐欺分子通過發展下線(或代理商)的方式,以高額利潤誘惑,迅速擴展隊伍,將狩獵之網越撒越大。

騙子還利用人們易於相信熟人的心理,像傳銷一樣,通過親戚、朋友、同學、同事的介紹走到前台,使家長喪失警惕,跌入陷阱。

騙術四:吸納教育界人士參與

本案中,一些高校或教育領域從業者也被網羅進來。比如,有的中間人就是職高校長,有的是高校遠程教育老師,還有的是地方教育局後勤工作人員,通過他們的職業身份招攬生源,易獲得家長的信任,使詐欺更具專業性和欺騙性。

騙術五:承諾“辦不成,退款”

騙子摸準了家長們的心理底線,特地為家長服下一顆定心丸,即承諾“辦不成退款”。為使家長相信,龍鳳公司還專門印製了包含此條款內容的統一格式《協定書》,與繳費者鄭重簽約。

騙術六:假戲“真”做

騙子們私刻大學公章、招辦公章及校長個人名章,偽造“點錄單”、“延期報到通知”等,蒙蔽家長,使家長看後深信不疑。

為拖延時間,本案中,詐欺團伙成員還裝模作樣帶學生去體檢、安排學生去報到,把假戲演得跟真的一樣。部分家長和孩子,甚至三次被騙去北京報到,家長被留在校門外等候。殊不知,孩子們只是被領到校園裡轉了一天!

騙術七:讓家長“失聲”

騙子以“辦這種事是暗箱操作,見不得人,見光死”為由,嚇唬家長,避免家長去有關部門打聽、核實,同時對家長與家長進行隔離,不讓他們互相詢問,以免家長有所警覺,令騙局穿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