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專家陳建軍點評答疑(一)

  一\在機關待久了,就會不思進取,你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任何一個工種,做的時間長了,都有可能會感到悶,特別是一些在機關工作的同志,在單位坐班的時候比較多,幾年後,就會覺得工作沒有了激情,過於平淡,甚至有人這樣把機關工作總結為一杯茶、一枝煙、一張報紙就是一半天。有樣的認識是極其錯誤的,對單位和人本身的發展極為不利,尤其是對於年輕人而言,如果在黃金時間不努力工作,不思進取,到頭來會後悔不迭的。這個的工作方式和處世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將傷害單位利益,最為直接的是損害民眾利益,不利於社會的進步。
作為出生於80年代的現代青年的人,在學校時不僅僅學到了應該學到的理論知識,同時,恩師們還讓我深刻地認識到作為一個有知識有頭腦的人必須時刻要求自己嚴格要求自己,居安思危;在成都參加社會實踐的一年的時光里,在那個發展頻率高速度、工作高頻率的省會城市,大家都在你追我趕,讓我清楚的知道不進則會後退。而後在鄉鎮工作的四年的時間裡,面對煩瑣、枯燥的鄉鎮工作,較差的工作環境時,我最直接的想法就是要好好工作,努力運用自己的所學所知為改變落後的農村盡最大力量。所以在鄉鎮工作的整整四個年頭裡,我時刻換著法地調動自己工作的積極性,始終保持著高壓奮進的態勢,摒棄一些同事不思進取的壞毛病,努力工作,好好做人,我堅信,只要我們年輕的一代始終保持這樣的工作方式和觀念,這樣的“潛認識”會在世上漸漸消退
注:學生作答
我看了,答得還行,但由於沒找準或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所以沒有高度.以下供參考.
一\有人說:機關呆久了,會不思進取。你怎么看?
對這句話我是這樣理解的:
首先,公務員是代表國家履行公職的人員,機關工作有其嚴格的工作紀律、嚴密的工作程式,按職責依法行政、照章辦事,在法規和政策的規矩內開展工作。不可能像自由職業者有廣闊自由發揮空間。久而久之,可能形成習慣性思維。但我認為機關呆久了並非完全=不思進取,這涉及到我們如何處理規矩和創新的關係問題。
其次,不能把規定、程式辦事理解為不思進取。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所謂規矩就是法規、規則、政策。一個社會沒有規矩的約束是一個混亂無序的社會;一個機關(團隊)沒有規矩的約束是一盤散沙沒有戰鬥力的團隊。作為必須嚴守黨紀國法,堅決執行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依法行政;絕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絕不能各行其是,違反規矩亂乾。
第三,我們也不能強調規矩而按步就搬、墨守成規、不思進取。所謂創新就是求新、求異、求變、求發展,創新是人類進步的靈魂。要把上級精神同本地的實際結合起來,大膽創新、開拓進取、與時俱進,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執政為民。如我有幸成為一名公務員,我一定爭取做一名既嚴守規矩,又有所創新的公務員。
註:1、不思進取與公務員職業沒有直接因果關係。其實,從事什麼職業、什麼工作。是不思進取還是開拓進取,關鍵是人,而非物。
2、此題還可從基層公務員職務晉升的角度去分析。受公務員領導職數限制,能當上科長、處長、廳長畢竟是少數。同時,提拔不同職位的領導,一般有年齡限制。到一定年齡,仕途便船到碼頭、車到站,因此,可能出現在機關呆久了,會不思進取的現象。
3、也可從公務員職業比較穩定的角度分析,公務員職業穩定,絕大多數公務員往往一乾幾十年,直到退休。同其它職業比較,公務員職業下崗、失業率最小,一般來講不犯大錯誤,不會失業,有的甚至被追究刑事責任,判緩刑也能保住工作。同時,公務員的工資福利、獎金與個人乾多乾少、乾好乾壞聯繫不大。在機關呆久了,提拔無望、失業無憂、福利不少。可能會不思進取。
總之,我們可從多角度去回答此題,面試題沒有標準答案,只要言之在理、言之有理、言之是理就行,一般來講,更鼓勵考生視角獨特、觀點新穎。下面這題也可從不角度去分析回答。
有人說人生如水。請聯繫實際談談你怎么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