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前的準備第一節自我認知與形象設計

  第一節自我認知與形象設計

一、應試者的自我認知

在面試之前,應試者應當至少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自我判斷,發現自己的優勢和不足,興趣與潛能,職業適應性等關係重大的個人特徵。

1、了解自身的知識結構

知識結構,是指一個人所掌握的知識類別,各類知識相互影響而形成的知識框架以及各類知識的比重。知識結構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一是自然科學知識和社會科學知識的比重,二是普通知識和特殊知識的比重,三是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的比重,四是傳統知識和現代知識的比重,等等。在面試之前,知識結構的分析至少對你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是根據自己的知識結構,選擇適宜的職業;二是針對擬任職位所需的知識結構,儘快彌補不足,使自己的現有知識結構得到改變以適應職位的要求。

2、明了自己的能力結構


一個人所具備的能力類型及各類能力的有機組合就是他的能力結構。能力的類型多種多樣,至少包括記憶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綜合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文字表達能力、推理能力、機械工作能力、環境適應能力、反應能力與應變能力、人際關係能力、組織管理能力、想像能力、創新能力、判斷能力,等等。從不同角度或不同層面,可以劃分不同的能力類型,每個人所具備的能力結構是不同的,甲和乙可能會有不同的能力,而且即使共同具有一種能力,但能力的大小會有所差別。

面試前,對自己的能力結構進行判斷分析是必要的,不同的職業、不同的職位需要不同的能力結構。國內已經有一些比較成熟的能力傾向測驗量表,如文字運用能力測驗、語文推理能力測驗、數字理解測驗、推理能力測驗、機械工作能力測驗、環境適應能力測驗、想像能力測驗、判斷能力測驗、領導能力測驗,等等。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測驗,如果想追求準確可靠,可向職業諮詢專家或心理學專家諮詢。

一般來說,面試在能力方面的考查主要集中在表達能力、應變能力、分析判斷與綜合概括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因此你應當對這幾項能力的測驗多加注意,從而在接受面試時做出有利於自己成功的回答。

3、把握自身個性心理特徵

個性是決定每個人心理和行為的普遍性和差異性的那些特徵和傾向的較穩定的有機組合。個性心理特徵主要包括氣質和性格兩個方面。氣質是與個人神經過程的特性相聯繫的行為特徵。氣質類型一般劃分為多血質(活潑型)、膽汁質(興奮型)、粘液質(安靜型)、抑鬱質(抑制型)四種。這四種類型為典型的氣質類型,屬於這些類型的人極少,多數人為中間氣質型,即以某一氣質為主,結合著另一氣質型的一些行為特徵。人們的氣質存在著相當大的差異,對自己的氣質類型做出評判,選擇適於自己的工作,對每個人都是十分必要的。性格是個人對現實的穩定態度和習慣性的行為方式。與氣質相比,人們的性格差異更是多樣而複雜的。心理學家從不同角度來歸納性格差異,劃分性格類型。按何種心理機能占優勢可劃分為理智型、情緒型、意志型、中間型;按心理活動的某種傾向性可劃分為外傾型和內傾型;按思想行為的獨立性可劃分為順從型和獨立型;按人的行為模式可劃分為a-i型,a-ⅱ型,b-ⅲ型,b-ⅳ型和ⅹ型。

面試過程中還是比較注重個性評價的。例如支配性、合作性、獨立性、靈活性、自信心、責任感、自制力、重印象性、掩飾性等都可能成為被考查的對象。一般來說,個性沒有絕對的優劣之分,所以你在應試過程中不要過於掩飾自己,宜表現出真正的自我。但是,當你明確知道應聘職務所要求的個性特徵時,或當你明確知道主考官所期望的個性特徵時,你不妨做些掩飾,使自己表現得適於工作的需要和主考官的期望。

4、對自身職業適應性和職業價值觀有客觀的了解

評價自己的職業適應性,要考慮自己的興趣、特長和價值觀。但如果要得到一個比較科學的評價,最好藉助於職業能力傾向測驗。目前,較具權威性的是霍蘭德職業適應性測驗。這個測驗主要考查你心目中的理想職業、你所感興趣的活動、你所擅長或勝任的活動、你所喜歡的職業、你的能力類型簡評等方面,然後進行統計綜合確定你的職業適應性。

一個人的職業價值觀受多重因素的影響,但一經確立就成為相對穩定的價值準則。一個人違心地選擇一個自己並不喜歡的職業將是件痛苦的事情。因此,你應當對自己的職業價值觀有一個清楚的認識,選擇一個自己真正喜歡和適應的工作,而不要受他人的左右違背自己的價值準則。很多準備報考公務員的人,並不適合這個職業,內心也並不喜歡這個職業,而是受其他因素的影響,做出違心的選擇。職業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關鍵是選擇一個適於自己,有利於自己身心健康和發展進步的職業。


面試很注重對職業適應性和職業價值觀的考查,主考官會經常提出有關這方面的問題,應試者應當事先對應聘職位進行儘可能多的了解和分析,以便使回答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能夠證明你具有適應該職位的特性。

有一位應試者欲應聘某人事局局長秘書一職,當主考官問及他為什麼要應聘秘書一職時,他回答說:“我喜歡閱讀和寫作,平時喜歡抄寫文章,喜歡保持桌子和房間的整潔,善於同人打交道,能熟練操作電腦,我對從事秘書工作很感興趣。”

二、應試者的自我完善

經過正確的自我判斷與評價,應試者會發現自己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個性心理、職業適應性等與自己的理想有一定的差距,找出這一差距是應試者自身的一大成就,但如何縮小這個差距,則關係到應試者能否實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意義重大。那么怎樣才能縮小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呢?主要靠自我開發。因為一個人的前進動力只有產生於內部才會強大持久。學習和提高關鍵靠自己的主觀努力,自我開發是前進的源泉。

知識結構的完善與更新相對於能力結構和個性心理的完善與更新要容易一些,特別是對年輕人來說更好辦些。這種完善與更新關鍵是保持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和熱情,保持旺盛的求知慾,關注時代的進步和對知識結構提出的新要求,掌握適合於自己的學習方法。能力結構的完善與更新相對來說更為困難一些,需要付出更艱苦的努力。知識是能力的基礎,但知識向能力的轉化需要一個過程,特別是實踐經驗的積累。因此,要想提高能力,必須把握機會進行實踐鍛鍊,如果缺少實踐的機會,也可以進行一些模擬訓練,效果也比較好。個性心理是相對穩定的,但也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一個人要清楚自己個性上的缺點,有針對性地做些努力就會逐漸接近自己的理想狀態。

為爭取面試成功,應了解主考官對應試者的期望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個性心理特徵。但是,這種期望由於各面試考官素質的不同和職務要求不同存在很大差異。因此,我們只能從面試對應試者的一般要求來做些基礎性的工作。

1、開發溝通能力

溝通是信息的交流傳達,也是人與人之間傳達思想觀念、表達感情的過程。通俗地講,所謂溝通就是對話,包括口頭的和書面的對話。面試過程就是主考官和應試者的溝通過程。因此,培養和開發溝通能力對面試的成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溝通能力的開發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培養有利於溝通的心理和行為。尊敬別人,溝通時直接、誠懇地表達自己的感受、需要和看法,避免產生防禦性溝通,首先要對事不對人;其次是交談中要訴諸共同的目標;再次是不要用武斷性的語言。

第二,減少使用專業術語,儘量使用對方易於理解的語言,增加傳播內容的可接納性。儘量多用具體化的語言,非用抽象語言不可的時候,要鼓勵對方反饋,以促進彼此的了解。溝通的選擇要合乎正確、簡潔、適當、經濟的原則。所謂正確、簡潔,是指不要選擇意義容易混淆的言詞。適當是指語言要合乎主題、場合及溝通者的需要;經濟是指語言要易於理解。

第三,妥善運用非語言信息。說話時既不要低聲下氣、唯唯諾諾,也不要尖酸刻薄,而要自信、平靜、肯定而有力;音量要大到足以讓人聽清楚,但又不能大喊大叫;目光要保持適當的接觸,讓對方有參與和受重視的感覺。此外,要表現出關心而非高高在上或卑躬屈膝的樣子。

第四,培養正確的傾聽方式。正確的傾聽方式需要不斷地鍛鍊和培養,正確有效的傾聽應努力做到:注意把握主題,不要先入為主,不要只注意聽到事實,要表現出對談話的興趣,注意說話的非語言信息,不要害怕聽到非常困難或複雜的信息,積極思考。

2、增強自信心

自信心是成就任何事業的必備條件,幾乎任何職業都需要從業者有自信心,因此,任何面試都有關於自信心方面的考查。培養自信心對面試成功具有直接的現實意義。培養自信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只要努力,採取正確的方法,就會有成效。培養自信心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注意區分自信和不自信的行為。自信的表現是:在表達自己的觀點、要求和感受時,也尊重他人所擁有同樣的權利。不自信的行為有兩種:一是屈從,二是粗魯。屈從的表現是:對他人的不正當要求忍辱退讓;不敢提出自己的主張、觀點和感受;易受他人左右。粗魯的表現是:提出自己的要求、感受和主張,而不顧或輕視他人的觀點;因出現問題或失誤責怪他人;諷刺、不友善或持恩賜的態度。

第二,在生活和工作中儘量表現出自信的行為,即使只是形式也是必要和有益的,行為經過反覆和強化,最終將從形式轉化到本質。

第三,善於發現自己的長處,對自己的進步給予自我鼓勵。

第四,努力學習別人的長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善於吸納別人的優點、長處。

第五,不要害怕暴露自己的缺點,不要追求盡善盡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有缺點是正常的,不要為此而羞愧,而應積極地去克服和改正。

3、開發自身創造力

開發創造力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第一,堅定信心。有位心理學家曾經這樣說過:“你想成為怎樣的人,你就能成為怎樣的人;你認為能做什麼事,你就能做什麼事。”這句話的意思是,自信乃是邁開人生道路的第一步,是積極人生的開始。每個人不可低估自己,更不能讓疑心抹殺自己的創造力。一個人要想有所作為,必須始終堅信自己,堅信自己的將來更具有創造力。

第二,大膽去想。一個人要想富於創造性,必須努力打破阻礙自己想像力的枷鎖,對任何事物都表現出好奇,掌握開發創造力的方法,如綜合、移植、雜交、改變、放大、縮小、轉化、代替、顛倒、重組等。

  第三,開放意識。人們的意識,猶如冰山,只有十分之一在工作中顯露出來,其他十分之九都是潛意識。每當有新的問題要解決時,這些問題就會同潛在意識發生激烈的碰撞。這時,需要把想解決的問題與自己記憶中解決問題的方法加以比較。在這種比較過程中,腦子中的潛意識,常常會與要解決的問題碰出思想的火花,使你豁然開朗。潛意識是人們長期學習、經驗積累的結果。知識越多、經驗越多、橫向交往越廣的人,潛意識越多。

4、調整心態,做好心理準備

面試關係到你未來的前途問題,每個人都希望在面試時留給主考官一個良好而深刻的印象,以增加錄取的可能性。面試在測試每個人能力的同時,也在測試每個人的心理素質。在接到面試通知後,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心理反應,有些人喜形於色,甚至得意忘形,因而放鬆自己;有些人卻緊張得不得了,整天憂心忡忡,惟恐別人看不中自己;還有些人感覺無所謂,沒必要興師動眾,以至於精神鬆懈……

爭取到面試機會標誌著你已經在前面的競爭中擊敗了很多對手,但這離最後成功還有很長的距離,千萬不要沾沾自喜,裹足不前,因為你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

正確的應試心理應該熱情、積極、自信、平靜和謹慎。接到面試通知以後,你應該給予積極的回響,充滿熱情地投入到準備工作中去,並相信經過自己的努力會贏得競爭的勝利;你應感覺一個難得的機會正向你一步步地靠近,你可以有機會充分展現你的才華,用自己的知識能力把握自己的命運,這是多么令人興奮的事啊!但是,在興奮激動之餘,你還要冷靜地審視自己,考慮怎樣才能發揮出自己的優勢,彌補自己的不足,並為此做一些細緻耐心的準備工作。最後,你應當以一種平靜的心態來迎接這次挑戰。

經驗表明,適度緊張有利於集中精力,活躍思維。因此,面試前最好是順其自然,一方面積極努力;一方面不要期望過高,因為決定成敗的因素並不是全由自己把握的。

沉穩的心態,平靜的心情,積極自信的態度……面試之前,如果你的心理狀態良好,那么,我們就可以預料你在面試中自如灑脫的表現會使你與成功越來越近。

三、為面試準備滿意的形象設計

許多用人單位的負責人認為,應聘時起決定作用的因素百分之七十源於“第一印象”,即應試者的精神面貌與衣著打扮。應試者的服飾對求職成功與否有重大的影響。因為不論你喜歡與否,你無法改變用人單位有可能以貌取人,憑你的外表判斷你、衡量你。一個儀表優雅的人,雖然並不一定能找到工作,但如果衣著不整、舉止不雅,必然影回響聘擇業。因此,注重自己的衣著儀表,是應試者不容忽視的問題。

包裝自己的理想效果是,你的確精心修飾過,卻看不出修飾的痕跡,也讓人挑不出毛病。包裝自己時要記住一點,服飾和裝扮本身就是一種無聲的自我介紹,有經驗的面試考官會從這裡猜測出你的許多內容。

比如:①你的年齡、家庭狀況、經濟條件、教育程度、曾從事的職業;

②你所喜歡的活動,如跳舞、旅遊、閱讀、打球、政治、賭博;

③你的氣質與風格:灑脫、憂鬱、內向、開朗、主動、消極;

④你的人品:善良、誠實、正直;苛刻、虛榮、軟弱、嫉妒;

⑤(男性)頭髮、鬍子、襯衫、長褲、鞋子或其他服飾,是否有與眾不同的特色;

⑥(女性)裝扮能力,審美水平如何,頭髮、襯衫、裙子、長褲、鞋子及化妝,是否有個性、有魅力。漂亮的形象並不一定是最佳形象。一次面試中,一位靚麗的女大學生為了刻意打扮自己,一展自己與眾不同的修養與風度,遂傾其所有,備上一套高檔黑色套裙,又在美容院做了一次美容,整個人越發顯得高貴美艷。她的形象是賞心悅目的,但在面試室中,她的這一番刻意的裝扮給她帶來了麻煩。面試考官在欣賞她美麗的同時,心中便已經開始對她下不利的評價了:“好高檔的衣服,但這是學生的模樣嗎?”“太喜歡打扮了,能安穩地工作嗎?”“嗯,看來很有經濟實力,是不是嬌生慣養的大小姐呢?”而老練的面試考官一眼便看穿了她刻意打扮的背後的內容——“心情很迫切”,“這個樣子不過是裝出來的”,“還不夠成熟,不夠穩重啊!”可見,在裝扮自己時,一定要給自我一個明確的定位,要清醒地意識到“我是誰”,“我是在應聘場上,我是在找工作”。平時,我們可以只顧及自己的品位,隨著心情去追隨潮流或自創風格,但在面試中,你必須給自己定一根弦——“我要憑我的個人形象來贏得面試考官的首肯”。這時,一定要清楚自己的服飾和裝扮所要表達的內容:誠實而協調地顯示著你的形象;表現著你獨特的個人品位;服飾和裝扮與你的氣質相協調;服飾和裝扮與你的舉止相符合;與氣質、時間、環境、氣氛協調;獨有風格而又自然大方;吸引面試考官的注意並讓他心生好感。

(一)著裝的藝術

面試中,失敗者的穿戴常常不合時宜。男士西裝筆挺,卻不打領帶,腳蹬跑鞋,或一身牛仔;女士則可能身著短裙,t恤飄飄灑灑,腳下是一雙起碼有5cm的高跟鞋。也許,他(她)們認為自己這樣“靚麗”、“不俗”,卻不明白,這一身穿著無異於在公共場合自我“曝光”——表明自己“不入流”,並蔑視注重與周圍環境協調一致的人——而這恰恰是面試考官不希望看到的人。

  一般而言,面試考官評判應試者的服裝標準是:協調中顯示著人的氣質與風度的檔次;穩重中表達著人的可信賴的程度;獨特中言說著人的個性。

面試的著裝要鄭重,但也不必為此而改變你日常生活中一貫的形象。比如,如果你從來不穿西裝,大可不必為了面試而開創自己的一個新紀錄。要學會從過去的你的無數形象中選擇和面試相匹配的地方。要相信自己的審美能力和身旁的眾多“參謀”的審美能力。

色彩是服裝的重要的語言符號,無意中,面試考官就會被你的服飾的色彩語言所打動。

從顏色對人的心理影響來看:

紅色象徵著熱情、積極,它顯示著你的個性強烈,它表達著你強烈的主觀意識和表現欲望。面試考官習慣了沉悶的灰黑色,紅色的感染力很容易打動他,令他振奮,印象深刻。但太濃烈的紅色會使人有排斥的情緒。

綠色象徵著平衡與和諧。綠色表達著你的協調與理性,它在告訴面試考官你辦事幹練可靠。這是面試考官一般都可接受的色彩。

藍色代表寧靜。藍色表明你穩重而保守,藍色亦在提醒面試考官“三思而後行”。所以,面試時儘量不要著藍色服飾。

黃色代表著豐富的想像力和自我滿足的傾向。黃色言說著你的自省能力,思考、分析及沉默往往超越你的行動力。尋求公關、秘書的女性著黃色服裝易被面試考官接受。

粉紅色代表隨隨便便,但它易給人輕率、圓滑、虛榮的印象。

冷色調是男士面試時的最佳選擇,它們給面試考官留下的是你的沉穩、牢靠、坦誠、樸實、冷靜負責。

女士除紅色外可選擇中性色彩,它們向面試考官傳達的是你的親切、善良、自然和大方。

服裝的款式又是另一種語言符號。面試中,著裝的款式宜簡練、樸素、不搶眼。服裝的款式可為“風格式服裝”和“門面式服裝”。“門面式服裝”純為包裝自己以博取別人的好印象,所以適合面試著裝,比如西裝、套裙。但是,如果一款“風格式服裝”,能盡現你的個性,又與面試的氣氛相合,又何樂而不為呢?

(二)髮式與鬍鬚

對於大多數應試者來說,令人困擾的問題是——“到底什麼樣的髮型才符合我呢?”不要輕易聽信美容書上的勸告,在面試前按圖索驥給自己做個髮式。否則,你會發現,即便這個髮式果真掩擋了臉龐的一點點缺陷,但與你的氣度、個性太不符了。一般時候,你只要遵守一個原則就夠了,即:你的頭髮整齊、乾淨、有光澤,能夠顯露出你整個面龐,不遮遮掩掩。當然,如果你果真能找到一個既符合你的個性、又符合面試的時間與地點的髮型,那最好不過。

男性的頭髮比較好對付,因為可供男性選擇的髮型不多,而所謂的新潮髮型,又顯得小氣、僵硬、刻板。如果使用髮膠,需要注意,臨出發前,一定要用梳子把固結成綹的頭髮梳開。如果男性應試者想簡簡單單理個髮就行了,那你最好回憶一下,剛理過發後,是不是每次你都有點兒羞於上街?如果是,那就應該早幾天理髮。

女性的頭髮最忌諱的一點,是有著太多的頭飾和過分的裝束。在面試這樣的場合,大方自然才是真。所以,不要弄什麼“爆炸式”的髮型,這種膨脹著的帶有威脅意味兒的頭髮,會使面試考官對你有著本能的排斥;高挽的髮式也不可取,它會讓面試考官傾向於以家庭型女性來評判你,這無疑是對你求職的否定。披肩的長髮已漸漸被接受,但應稍加約束一下,不要讓它隨意飄舞。男人的大鬍子似乎富有藝術感和力度,但濃密的鬍子無意中在說著一句話:“我需要點兒孤獨,請離我遠一些。”如果你是面試考官,相信你不會希望有這種感覺。

(三)面部的化妝

面試中,臉部的化妝一定要淡而自然。因為,一副濃妝無異於在向面試考官訴說著:“我沒有自信,所以我要掩去我的本來面目。”

濃妝會使人的臉部不自然,它破壞了人臉上的表情,而一張臉最生動的地方就在於它的細微生動感人的情緒表達。不要讓面試考官必須先努力看透厚厚的化妝才能捕捉到你的表情。

當然,完全不做一點修飾去面試也不行。略略將面頰修飾打扮一下,讓自己看上去健康、精神煥發就已足夠。

眼睛是情緒交流的焦點,一雙明亮而自信的眼睛必然會給自己的面容增色不少。所以,要注意修飾一下自己的眼睛,但不要露出修飾的痕跡來,切忌在眼睛四周描上黑而深的眼影。合理地修飾嘴唇,可以達到一種效果,即吸引人的視線,而讓其忽略自己面部的其他缺陷,即便是男士也不要乾皺著嘴唇去面試,應該給自己的嘴唇上一層嬰兒油膏,讓它有一定的潤澤感,乾巴巴的嘴唇會給面試考官一種倉促匆忙的感覺。嘴大、唇深的女士也可以效仿一下男士的做法。年輕的女性不要用大紅或橙紅的口紅,可慎用紫色,以防給面試考官血盆大口的感覺。唇線不要畫得太深,這會讓你的嘴唇顯得突出虛假。面試前,最好把牙齒在牙科清洗一下,面試考官喜歡看到你明眸皓齒。可適當地注意一下鼻子。如果你的鼻子容易出油發亮,可略施淡粉。如果有粉刺鼻、酒糟鼻,最好提前到醫院去診治一下,不要讓這些本來無關的東西影響面試的效果。鼻毛長的人,面試前最好要認真修剪修剪,沒有誰喜歡看到一個人鼻毛橫行。

  (四)杜絕飾物

或者,你天性偏愛著那些形形色色的小飾物;或者,你聽信了種種服飾小冊子中賦予各種小飾物的意義,不論在何種場合,你總喜歡或一身真真假假的珠光寶氣,或一身精靈古怪的物色服飾,可能,這些小東西能給你略略增色,但在面試中,最好杜絕飾物。

面試考官的目光是挑剔的,他總能從你的小飾物上看到種種拖泥帶水的意味:你一身珠光寶氣,他就認為你有錢、好消費,用不著對工作熱心;你招招搖搖,他會認為你太好打扮自己,而在工作上低能;你花枝招展,他會覺得你好引人注目,虛榮心強;你精靈古怪,他就想到你愛玩,不專注,工作上不值得信賴,所以面試中杜絕飾物。一句話,你只要戴上飾物,面試考官就有理由說三道四。

(五)香水的使用

香水的使用也是一種藝術。廉價、便宜的香水會將你變得土氣、寒酸,而不論你穿戴得是否得體。好的香水,能給人帶來愉快的心情。如果香水使用得當,無形中,面試的氣氛、面試考官的情緒就向對你有利的方向發展。

面試是一種公事公辦的特定場合,在這種場合,悠悠的、沁人心脾的香味悄然中便打動了面試考官。所以,面試時,可選擇米蘭型、黃角蘭型、玫瑰香型的香水,忌用檀香、茉莉花香型、麝香或龍涎香型香水。

面試中追求的香味效果應該是若有若無、若即若離、撩人心扉的。所以,最好在面試的前兩三個小時淡淡塗抹,塗抹的部位如耳後、衣領處、手肘內側、手腕及膝蓋內側、胸前,不要渾身上下亂噴一氣,也不要直接噴在衣服上。

面試的早上,沖個淋浴會使你容光煥發,早餐中不要吃大蒜、洋蔥,也不要喝酒,要讓你在面試中的氣味像初春的微風一樣清新怡人。

如果你是菸民,請注意在面試前幾天不要抽菸,尤其不要抽雪茄菸。它們可能讓你精神稍稍振作,但面試考官會對縈繞在你身上的煙味心生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