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差錯產生的原因及其更正技巧(二)

  2.會計差錯的歸納與更正

會計差錯產生的原因儘管很多,但差錯的更正即賬務處理可以從3個標準來考慮。

一是差錯的發現時間,可以分為日後期間(年度資產負債日至財務會計報告批准報出日之間)發現的差錯和當期(當年年度內日後期間之外的其他時間)發現的差錯。

二是差錯的所屬期間,可以分為屬於當年的差錯和屬於以前年度的差錯。

三是重要性,可以分為重大會計差錯和非重大會計差錯。重大會計差錯即企業發現的使公布的會計報表不再具有可靠性的會計差錯,一般是指金額比較大的差錯,通常某項交易或事項的金額占該類交易或事項的金額10%以上,則認為金額比較大。非重大會計差錯,是指不足以影響會計報表使用者對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作出正確判斷的會計差錯。標準一決定了應遵循及時性原則,發現了會計差錯立即進行更正處理。

標準二、三則決定了應更正哪一會計期間的相關科目。 依據上述3個標準,可以形成7種具體的會計差錯,其更正方法有同有異。

(1)當期發現的當年度的會計差錯(無論重大還是非重大),應當立即調整當期相關項目。這樣處理的原因在於:當年度的會計報表尚未編制,無論會計差錯是否重大,均可直接調整當期有關出錯科目。

例如,2001年12月,發現一項管理用固定資產漏提折舊10000元,則發現時應做如下分錄,並調整相關項目:

借:管理費用 10000

 貸:累計折舊 10000

(2)當期發現的以前年度非重大會計差錯,其更正方法也是直接調整當期相關項目。對於該類會計差錯儘管與以前年度相關,但根據重要性原則,可直接調整發現當年的相關科目,而不必調整發現當年的期初數,所以處理方法同(l)。

(3)當期發現的以前年度的重大會計差錯,涉及損益的,應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過渡,調整發現年度的期初留存收益,會計報表其他相關項目的期初數或上年數也應一併調整。如不影響損益,則調整發現年度會計報表的相關項目的期初數。因為是以前年度的重大差錯,涉及損益的與本期利潤無關,不涉及損益的也只影響本期期初數,這樣處理可及時反映真實的會計信息,符合重要性原則和及時性原則,同時也不妨礙會計信息的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