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差錯產生的原因及其更正技巧(三)

例如,a公司2001年9月發現2000年一項已完工投入使用的在建工程未結轉到管理用固定資產,金額為600萬元,2000年應提折舊100萬元,2001年應提折舊75萬元(公司所得稅率為33%,按淨利潤10%提取法定盈餘公積,5%提取法定公益金)。經分析,上述事項屬重大會計差錯,其中2001年末計提折舊75萬元為當期發現的當年度的會計差錯。兩年的差錯要求作出調整,其賬務處理如下:

借:固定資產 6000000

 貸:在建工程 6000000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000000

 貸:累計折舊 1000000

借: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 33000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330000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67000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670000

借:盈餘公積——法定盈餘公積 67000

盈餘公積——法定公益金 33500

 貸:利潤分配——本分配利潤 100500

借:管理費用 750000

 貸:累計折舊 750000

(4)日後期間發現的當年度的會計差錯(無論重大還是非重大),應當視同當期發現的當年度的會計差錯,因此更正方法同(1)。

(5)日後期間發現的報告年度的會計差錯(重大或是非重大)。報告年度是指當年的上一年,由於上一年會計報表尚未報出,故稱上一年為報告年度。由於該會計差錯發生於報告年度,無論是重大差錯還是非重大差錯,應當按照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中的調整事項進行處理。

(6)日後期間發現的報告年度以前的非重大會計差錯,其處理方法同(5)。

因為根據重要性原則,可以將屬於報告年度以前的非重大會計差錯調整報告年度會計報表相關項目,這樣不影響會計信息的客觀性和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