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合併的會計處理

  企業合併是指一個企業與另一個企業的聯合或獲得對另一個企業淨資產和經營活動的控制權,將各單獨的企業組成一個經濟實體。企業合併通常採取股權聯合和購買兩種方式。

  股權聯合是指參與合併的企業的股東,聯合控制他們全部或實際上是全部的淨資產和經營活動,以便繼續對合併後的實體分享利益和分擔風險。國際會計準則規定,股權聯合應以賬面換出股本的金額加上現金或其他資產形成的額外出價,與賬面換入股本的金額之間的差額來調整股東權益。與股權聯合有關的支出,應在其發生的當期確認為費用。

  購買是指通過轉讓資產、承擔債務或發行股票等方式,一個企業(購買企業)獲得對另一個企業(被購買企業)淨資產和經營活動控制權。購買方式的企業合併與股權聯合相比會計處理更加複雜,因而國際會計準則的規定比較詳細,具體是:

  1、購買應按其成本核算,購買成本是指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或者交易發生日購買企業為取得對其他企業淨資產的控制權,而放棄的公允價值,加上可直接歸入購買成本的費用。

  2、購買成本超過購買企業在所購可辯認資產和負債的公允價值中股權份額的部份,應確認為商譽。商譽應在使用年限內攤銷,但其使用年限從其初始確認起不應超過20年,攤銷方法應採用直線法,除非有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其他方法更為合適。

  3、購買企業在所購可辯認資產和負債的公允價值中的股權份額,超過其購買成本的部分應確認為負商譽。在購買日能夠可靠計量的負商譽,應按如下方式確認為收益:(1)未超過購入的可辯認非貨幣性資產的公允價值的負商譽金額,應在購入的可辯認應折舊或應攤銷資產的剩餘加權平均使用年限內確認為收益。(2)超過部分的負商譽金額應立即確認為收益。與在購買日能夠可靠計量的可辯認預期未來損失和費用相關的負商譽,應在未來損失和費用確認時確認為收益,但是如這些可辯認未來損失和費用在預期期間不予確認,則負商譽應按上述兩種方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