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自營出口企業免抵退稅的賬務處理

[摘 要] 經濟全球化格局使各國間的經濟往來越來越頻繁。我國政府相應出台了許多政策法律鼓勵企業“走出去”,出口企業不管從數量上還是從規模上都呈現增長趨勢。出口業務勢必給財會人員增加了許多壓力和難度。特別是財政部制定了對生產型自營出口企業一律實行免抵退稅政策後,要弄通免抵退稅幾種情況的賬務處理,理順它們之間的關係。


  [關鍵字] 當期免抵退稅額;當期留抵稅額;應退稅額

  自我國加入wto以來,越來越多的生產型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產品出口比例逐漸增大。為增強出口商品的競爭能力,我國在國家政策上進行了重大改革。例如稅法規定:從2000年起,生產企業自營出口或委託外貿企業出口自產貨物視同自產貨物,一律實行免、抵、退稅額辦法管理。因而增值稅的賬務處理也發生了變化,生產企業免、抵、退稅增值稅的會計處理主要涉及:應納增值稅額計算、免抵退稅貨物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計算、出口貨物免抵稅額和應退稅額的核算以及賬戶的設定、報表的填列。筆者主要根據“免、抵、退”稅政策規定,按納稅申報計算出生產企業當月的應免抵稅額、應退稅額以及留抵稅額的幾種情況的賬務處理。

  一、當期免抵退稅額大於當期期末留抵稅額例

  1:某具有自營出口經營權的生產企業當期購入原材料180萬元,進項稅額30 .6萬元,材料驗收入庫。當期發生內銷收入95萬元(不含稅),出口貨物銷售折算人民幣收入135萬元。(增值稅率17%,退稅率15%)

  則:當期不予抵扣的稅額=135×(17%-15%)

  =2. 7萬元

  當期應納增值稅額=95×17%-(30 .6-2 .7)

  =-11 .75萬元

  即期末留抵稅額=11 .75萬元

  根據增值稅納稅申報表中,當期期末留抵稅額20欄計算出本月留抵稅額11. 75萬元

  當期免、抵、退稅額=135×15%=20 .25萬元

  當期應退稅額=11. 75萬元

  當期出口貨物免、抵稅額=20 .25-11 .75

  =8. 5萬元

  會計分錄如下:(單位:萬元) 

  ①購入材料支付貨款時的記賬憑證:

  借:商品採購210. 6

  貸:銀行存款210. 6

  ②貨物驗收入庫時的記賬憑證:

  借:庫存商品180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30 6

  貸:商品採購210 .6

  ③內銷貨物時的記賬憑證:

  借:銀行存款(應收賬款)111. 15

  貸:主營業務收入95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6 15

  ④自營出口貨物時免稅的記賬憑證:

  借:應收外匯賬款———××客戶135

  貸:主營業務收入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