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取得憑證支出該如何做賬

   案例:我是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的財務人員,2005年度彙算清繳前公司因與一些單位存在債權、債務,一些真實發生的費用未按時取得發票,後來陸續取得了歸屬於2005年度的相關發票。我認為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這些費用應該在2005年度稅前扣除,但稅務人員不認可。請問:1.稅務幹部的做法是否符合規定?未取得憑證的支出到底如何進行會計和稅務處理?2.我公司開業不久,在取得第一筆開發產品實際銷售收入之前發生的與建造、銷售開發產品相關的廣告費、業務宣傳費和業務招待費(均取得了有關合法憑證),由於本年無銷售收入,能否在稅前扣除?

專家把脈:1.稅務幹部不認可是有法律依據的。《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國稅發〔2000〕84號)規定,納稅人申報的扣除要真實、合法。真實是指能提供證明有關支出確屬已經實際發生的適當憑據,這就意味著無憑證不能稅前扣除。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加強企業所得稅管理若干問題的意見》(國稅發〔2005〕50號)又對上述原則進行了補充:不能提供真實、合法、有效憑據的支出,一律不得稅前扣除。

在稅務處理上,當然是儘量在當年取得合法憑證。如果是支付給個人的費用,可以要求個人到地稅部門代開發票;如果是支付給單位的費用,單位不能開具合法憑證,這項費用既不能作為當前費用,也不能作為收到憑證年度的費用在收到年度稅前扣除。根據《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的據實扣除原則,以後年度扣除只能是以後年度實際發生的費用,但可在收到合法憑證的年度時作以前所得稅的調整。

在會計處理上,先將這項無憑證支出的費用記入“遞延費用”或“遞延收益”,如果當年收到憑證,直接轉為有關費用;如果以後年度收到憑證,記入“以前年度損益調整”;如果不能取得憑證,則記入“營業外支出”。

如:a公司2005年5月支付低值易耗品款10000元,支付時未取得合法發票。支付時,

借:遞延費用(遞延收益)10000

 貸:銀行存款 10000

2006年結賬前取得合法的發票時,

借:低值易耗品 10000

 貸:遞延費用(遞延收益)10000

攤銷時,

借:有關費用科目 10000

 貸:低值易耗品 10000

2006年結賬後取得合法的發票時,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0000

 貸:遞延費用(遞延收益)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