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提呆賬準備關注規定差異

  根據《金融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企業應在期末分析貸款的可收回性,合理預計可能產生的貸款呆賬損失,並計提相應的貸款呆賬損失準備。考慮到損失的客觀性和不可避免性,對企業計提的上述準備,稅法也允許企業在稅前作一定的扣除,但在具體處理上兩者之間還是存在著較大的差別。

會計處理:《金融企業會計制度》規定,金融企業應當在期末分析各項貸款(不包括保戶質押貸款和委託貸款)的可收回性,對可能產生損失的貸款計提貸款呆賬損失準備。貸款呆賬損失準備包括專項準備和特種準備兩種,專項準備按照貸款五級分類的結果和各級的計提比例及時足額計提;特種準備的計提比例由金融企業根據貸款資產的風險程度和可收回性合理確定,當期計提的貸款呆賬損失準備計入當期損益。實際發生貸款損失時先沖減已計提的貸款呆賬損失準備,不足沖減的部分再計入發生當期的損益;已沖銷的貸款損失以後又收回的應轉回貸款呆賬損失準備。

稅務處理:金融企業應按《金融企業呆賬損失稅前扣除管理辦法》規定的資產範圍計提貸款呆賬損失準備,金融企業計提的按當年末允許提取呆賬準備的資產餘額的百分之一與上年末已在稅前扣除的呆賬準備餘額的差額部分允許在稅前直接扣除,超過上述差額部分不得在稅前扣除,已計入當年損益的應調整相應的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繳納所得稅。金融企業實際發生呆賬損失時,經稅務機關批准確認後,應先沖減已在稅前扣除的呆賬損失準備,不足沖減部分可據實在稅前扣除,即發生當期企業因先沖減已計提的貸款呆賬損失準備而未計入當期損益的部分,允許企業調減當年的應納稅所得額。已在稅前扣除的貸款呆賬在以後又收回的,應計入收回當期的應納稅所得額繳納企業所得稅;若收回的是尚未在稅前扣除的貸款呆賬,超過本金的部分計入收回當期的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