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家長該如何配合老師教育孩子 (3)

  ◆觀點交鋒◆

■退休教師:我不贊成老師動不動就請家長

“我不贊成我們的老師動不動就請家長的做法。”從事了19年國小教育現在已經退休的尚世榮老師說,“本來學校老師和家長都是平等的教育者,一起心平氣和地交流學生的情況、研究孩子的心得體會和方式方法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我們的老師動輒就請家長的情況卻不是這樣的。”

尚世榮分析指出,老師動不動就請家長首先是動機不純,這不完全是為了教育學生,有時更多的是發泄自己對孩子的不滿。更有甚者,還有借家長之手懲罰學生的不良動機。其次是時機不對。老師總是在學生在學校犯了錯誤,老師對孩子的教育缺乏辦法的時候。第三老師沒把自己的立場擺正。老師一味強調孩子出了問題就是家長的責任,就應該由家長來負責,就應該由家長來解決,你做家長的責無旁貸,而作為同是教育者的老師在埋怨指責家長的時候,還把自己的責任推得一乾二淨。還有的老師甚至把家長當孩子一樣訓斥那就更出格了。

■教育專家:家長應該積極配合老師的教育

“孩子在學校出現問題,老師肯定需要家長的配合。”北京教育學院教授邱淑琦說,“只要不是老師無理取鬧,老師一旦請家長,家長就應該積極配合。”

邱淑琦教授指出,對於一個孩子的教育,首先是家長,其次才是學校。因為,孩子從一出生到上國小之前,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最大;上學之後,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的教育缺一不可。

“老師請家長,家長不應該有任何牴觸情緒。”邱淑琦教授說,“儘管孩子上學後的主要教育由學校完成,但家長卻不能完全把孩子的教育推給學校,家長有教育子女的責任和義務。”

邱淑琦教授特別指出,如果老是請家長到學校去,家長一定要與老師的態度保持一致,否則將會對孩子的教育產生極壞的影響。“如果家長當面牴觸老師,學生會認為自己的行為沒錯,老師在學生心中的威信便會因此一落千丈。老師請家長來,家長一而再再而三地不來,就會讓孩子覺得是因為老師不對所以家長才沒來,容易導致學生更加抵制老師的教育。這些都會讓孩子鑽空子,非常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我建議,家長一定要安排好自己的工作,不要找任何藉口。”

邱淑琦教授特別提醒家長:老師請家長的目的是為了教育好孩子,而不是故意找家長的麻煩。因此,一定要尊重老師,心平氣和地與老師了解孩子的情況,並與老師的教育步調一致,共同解決孩子目前存在的問題,從而幫助孩子健康地學習與生活。

邱淑琦教授還建議那些愛請家長的老師,儘管“請家長”是老師教育學生更有成效的一種方法,但由於學生的承受能力及家長的理解不同,產生的效果也會不同,因此作為老師可以換個角度解決這個問題,靈活機動地採用家訪、寫便條、打電話甚至發電子郵件之類的婉轉方式,效果或許會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