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工程師:土力學與地基基礎(四)


外力作用下,被剝蝕,搬運到大陸低洼處或海洋底部沉積下來,在漫長的地質年代裡, 沉積的物質逐漸加厚,在覆蓋壓力和含有碳酸鈣、二氧化矽、氧化鐵等膠結物的作用下,使起初沉積的鬆軟碎屑物質逐漸壓密、脫水、膠結、硬化生成新的岩石,稱為沉積岩。未經成岩作用所生成的所謂沉積物,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土”。 
3)風化、剝蝕、搬運及沉積--外力地質作用過程中的風化、剝蝕、搬運及沉積,是彼此密切聯繫的。風化作用為剝蝕作用創造了條件,而風化、剝蝕、搬運又為沉積作用提供了物質的來源。剝蝕作用與沉積作 用在一定時間和空間範圍內,以某一方面的作用為主導,例如,河流上游地區以剝蝕為主,下游地區以沉積為主,山地以剝蝕占優勢,平原以沉積占優勢. 

二、礦物與岩石的概念 
 岩石--一種或多種礦物的集合體。 
 礦物--地殼中天然生成的自然元素或化合物,它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質、化學成份和形態. 
(一) 造岩礦物 
組成岩石的礦物稱為造岩礦物。 
礦物按生成條件可分為原生礦物和次生礦物兩大類。 
區分礦物可以礦物的形狀、顏色、光澤、硬度、解理、比重等特徵為依據。 
(二)岩石 
 岩石的主要特徵包括礦物成分、結構和構造三方面。 
 岩石的結構—岩石中礦物顆粒的結晶程度、大小和形狀、及其彼此之間的組合方式。 
 岩石的構造--岩石中礦物的排列方式及填充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