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師考試經濟基礎貨幣與金融(上)

  一、 貨幣供求與貨幣均衡

考試目的

通過本章考試,促使考生對貨幣供求理論河貨幣均衡原理的理解,包括西方貨幣需求理論、貨幣供給機制和貨幣供給理論,貨幣均衡的原理,通貨膨脹,使其具備分析貨幣和巨觀經濟問題的能力。

考試內容

(一) 貨幣需求

掌握貨幣需求和貨幣需求量的定義;熟悉交易方程式和劍橋方程式;了解凱恩斯“流動性偏好學說”的基本思想,掌握影響流動性偏好的三種動機和凱恩斯的貨幣需求函式,了解凱恩斯貨幣求理論的發展;掌握弗里德曼的貨幣需求函式,熟悉其關於影響貨幣需求的因素的觀點。

1. 貨幣需求與貨幣需求量

貨幣需求:指經濟主體能夠並願意持有貨幣的行為。

其中,需求是有效需求,是能力和願望的統一體。貨幣需求派生於商品需求。

貨幣需求量:指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範圍內,經濟中各個部門需要持有貨幣的數量,即一定時期內經濟對貨幣的客觀需求量。

2.傳統貨幣數量說 (現金交易數量說和現金餘額數量說)

(1)費雪的現金交易數量說

交易方程式:由費雪提出,

m(貨幣量)v(貨幣流通速度) = p(物價水平)t(商品和勞務的交易量),其中,v,t穩定,反映的是貨幣量m決定物價水平p的理論。

(2)劍橋學派的現金餘額數量說

劍橋方程式:由庇古提出,

п(貨幣價值)= k(總資源中願意以貨幣形式持有的比重)*y(總資源) / m(貨幣供給) ,

k*y代表真實貨幣需求

該式也說明物價與貨幣價值的升降取決於貨幣量的變化。

關係:二者都認為商品價格和貨幣價值的升降取決於貨幣數量的變化,但劍橋方程式中的貨幣需求不僅包括交易貨幣,還包括貯藏貨幣。

3,凱恩斯的貨幣需求理論—流動性偏好理論

影響人們流動性偏好的三項動機:交易動機、預防動機和投機動機。

凱恩斯的貨幣需求函式:l=l1(y)+l2(i),

其中,l1(y)指交易性需求,是國民收入y的增函式;l2(i)指投機性需求,是利率的減函式。

利率過低,流動性偏好就有決定性。i0的水平線為流動性陷阱。

凱恩斯的貨幣需求函式時建立在“未來的不確定性”和“收入是短期資產”這兩個假定上,將貨幣作為巨觀經濟中的一個重要的經濟變數和政策變數來研究。

4,弗里德曼的現代貨幣數量說

影響人們持有實際貨幣的四因素:財富總額;財富構成;金融資產的預期收益率;其他因素。

貨幣需求函式:m(名義貨幣量)/p(物價水平) = f(yp(恆久性收入);w(非人力財富占總財富的比例);im(存款的預期名義收益率),ib(債券的預期名義收益率),ie(股票的預期名義收益率),1/p *dp/dt(物價水平的預期變動率);μ(隨機因素的影響總和))

(二) 貨幣供給

掌握貨幣供給和貨幣供應量的定義;掌握貨幣供給層次劃分的基本原則,熟悉我國的貨幣層次劃分;掌握信用創造貨幣機制和信用擴張、存款派生機制;掌握貨幣供給的乘數

原理;了解不同學派的貨幣供給理論的觀點。

1.貨幣供給與貨幣供應量

貨幣供給:貨幣供給主體即現代經濟中的銀行向經濟主體供給貨幣以滿足其貨幣需求的行為。

貨幣供應量:非銀行部門持有的貨幣資產數量,即流通中的貨幣數量。

劃分原則:一般依據 資產的流動性,即各種貨幣資產轉化為通貨或現實購買力的能力來劃分不同的貨幣層次,進而產生不同口徑的貨幣供應量。

我國目前的貨幣層次劃分:m0=流通中現金

狹義貨幣供應量:m1=m0+銀行活期存款

廣義貨幣供應量:m2=m1+銀行體系的其他存款(主要是定期存款、儲蓄存款和財政存款等)

2,貨幣供給機制

貨幣供應量包括現金和存款兩個部分,其中現金是中央銀行的負債,存款是商業銀行的負債。

(1)中央銀行的信用創造貨幣機制:

央行利用自身掌握的貨幣發行權和信貸管理權,以運用信貸資金的需要,來創造信貸資金來源。

信用創造貨幣是當代不兌現的信用貨幣下貨幣供給機制的主要內容,並且信用創造貨幣的功能為中央銀行所掌握。

(2)商業銀行的擴張信用、創造派生存款機制:

商業銀行具備在央行發行貨幣的基礎上擴張信用、創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商業銀行信用擴張的約束機制:1)要受到繳存中央銀行存款準備金的限制;2)要受到提取現金數量的限制;3)要受到企事業單位及社會公眾繳付稅款的限制

正由於中央銀行放出的信用是銀行體系擴張信用,創造派生存款的基礎,因而稱其為“基礎貨幣”用“b”表示。

基礎貨幣的擴張倍數取決於商業銀行在其所吸收的全部存款中需存入中央銀行部分所占比重的存款準備率、需轉化為現金及國庫存款等所占比重的貨幣結構比率(貨幣稱數,k)。

貨幣乘數理論:m=b*k

b:中央銀行放出的信用,是商業銀行體系擴張信用、創造派生存款的基礎,稱“基礎貨幣”;

k:貨幣乘數,取決於存款準備金率、現金及財政存款等所占比重的貨幣機構比率。

3.貨幣供給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