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初級會計實務》考試大綱第三章5

第五節 固定資產

一、固定資產概述

(一)固定資產的定義

固定資產是指同時具有以下特徵的有形資產:

(1)為生產商品、提供勞務、出租或經營管理而持有的;

(2)使用年限超過1年;

(3)單位價值較高。

(二)固定資產的分類

1.按經濟用途分類,分為經營用固定資產和非經營用固定資產。

2.按使用情況分類,分為使用中的固定資產、未使用的固定資產和不需用的固定資產。

3.按固定資產的經濟用途和使用情況等綜合分類,分為生產經營用固定資產、非生產經營用固定資產、租出固定資產(指在經營租賃方式下出租給外單位使用的固定資產)、不需用固定資產、未使用固定資產、土地、融資租入固定資產七大類。

(三)固定資產取得時的入賬價值

(1)外購的固定資產,其成本包括買價、增值稅(實行增值稅轉型試點的企業除外,下同)、進口關稅等相關稅費,以及為使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所發生的可直接歸屬於該資產的其他支出,如場地整理費、裝卸費、運輸費、安裝費、稅金和專業人員服務費等。

外商投資企業因採購國產設備而收到的稅務機關退還的增值稅款,沖減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

如果以一筆款項購入多項沒有單獨標價的固定資產,應按各項固定資產的公允價值的比例對總成本進行分配,分別確定各項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

(2)自行建造的固定資產,按建造該項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所發生的必要支出,作為入賬價值。

(3)投資者投入的固定資產,按投資各方確認的價值,作為入賬價值。

(4)在原有固定資產的基礎上進行改建、擴建的,如果這項支出增強了固定資產獲取未來經濟利益的能力,提高了固定資產的性能,比如,延長了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使產品質量實質性提高或使產品成本實質性降低,則應將固定資產改建、擴建支出計入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即按原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由於改建、擴建而使該項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發生的全部支出,減去改建、擴建過程中發生的變價收入,作為入賬價值。

(5)盤盈的固定資產,按以下規定確定其入賬價值:

如果同類或類似固定資產存在活躍市場的,按同類或類似固定資產的市場價格,減去按該項資產的新舊程度估計的價值損耗後的餘額,作為入賬價值。

如果同類或類似固定資產不存在活躍市場的,按該項固定資產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作為入賬價值。

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中,還應當包括企業為取得固定資產而交納的契稅、耕地占用稅、車輛購置稅等相關稅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