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進山2006年深圳注協CPA會計輔導筆記-第十八章

第十八章 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
和會計差錯更正
第一節 會計政策及其變更
一、會計政策概述
會計政策是指企業在會計核算時所遵循的具體原則以及企業所採納的具體會計處理方法。包括合併政策、外幣折算、收入確認的原則和方法、所得稅會計處理方法、存貨計價方法、長期投資核算方法、壞賬損失核算方法、借款費用處理方法等。
會計報表中應披露的會計政策
 ①合併政策、②外幣折算、③收入確認的原則和方法、④所得稅政策、⑤存貨的計價方法、⑥長期投資的核算、⑦壞賬損失的核算、⑧借款費用的核算。
應注意的是,反映會計信息質量方面的一般會計原則不是企業的會計政策。如客觀性原則、及時性原則、可比性原則、一貫性原則、實質重於形式原則等,就不屬於企業的會計政策。
二、會計政策變更
會計政策變更是指企業對相同的交易或事項由原來採用的會計政策改用另一會計政策的行為。 在下述兩種情形下企業可以變更會計政策:
法律法規要求變更,者變更後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信息更可靠和更相關時,企業可以變更會計政策。
(1) 當法律或會計準則等行政法規、規章要求變更。
(2)或變更會計政策以後,能夠使企業所提供的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信息更為可靠、更為相關。
注意:除法律或會計制度、會計準則等行政法規、規章要求變更會計政策應當按照規定執行和披露外,企業因滿足上述第二條要求變更會計政策時,必須有充分、合理的證據表明其變更的合理性,並說明變更會計政策後,能夠提供關於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更可靠、更相關的會計信息的理由。對會計政策的變更,企業仍應經股東大會(或股東會)或董事會,或類似機構批准。如無充分、合理的證據表明會計政策變更的合理性,或者未重新經股東大會(或股東會)或董事會,或類似機構批准擅自變更會計政策的,或者連續、反覆地自行變更會計政策的,視為濫用會計政策,按照重大會計差錯更正的方法進行處理。
上市公司的會計政策目錄及變更會計政策後重新制定的會計政策目錄,除應當按照信息披露的要求對外公布外,還應當報公司上市地交易所備案。未報公司上市地交易所備案的,視為濫用會計政策,按照重大會計差錯更正的方法進行處理。
企業作出的會計估計及其變更的程式、備案、披露等,比照上述原則辦理。 
以下兩種情形不屬於《企業會計準則》所定義的會計政策變更:
 (1)當期發生的交易或事項與以前相比具有本質差別,而採用新的會計政策。
 (2)對初次發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事項採用新的會計政策。
三、會計政策變更的會計處理方法
 (一)追溯調整法 
追溯調整法,指對某項交易或事項變更會計政策時,如同該交易或事項初次發生時就開始採用新的會計政策,並以此對相關項目進行調整。即,應當計算會計政策變更的累積影響數,並相應調整變更年度的期初留存收益以及會計報表的相關項目。
 會計政策變更的累積影響數,是以下兩個金額之間的差額:
 (1)在變更會計政策的當年,按變更後的會計政策對以前各期追溯計算,所得到的年初留存收益金額;
 (2)變更會計政策當年年初的留存收益金額。
一般來說,會計政策變更不會影響以前年度應交所得稅的變動。因此,若所得稅採用應付稅款法核算,則不考慮差異的所得稅影響金額;若所得稅採用納稅影響會計法核算,同時存在時間性差異,則應考慮差異的所得稅影響金額。
追溯調整法的運用步驟:
第一步,計算會計政策變更的累積影響數;
①根據新的會計政策重新計算受影響的前期交易或事項;
②計算兩種會計政策下的差異;
 ③計算差異影響所得稅的金額;
 ④確定以前各期的稅後差異;
 ⑤計算會計政策變更的累積影響數。
第二步,進行相關的賬務處理;
第三步,調整會計報表相關項目;
第四步,附註說明。
(二)未來適用法
未來適用法,是指對某項交易或事項變更會計政策時,新的會計政策適用於變更當期及未來期間所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的方法。即,不計算會計政策變更的累計影響數,也不必調整變更當年年初的留存收益。只在變更當年採用新的會計政策。
企業在選擇會計政策變更處理方法時,除法律法規規定外,只要會計政策變更累計影響數能合理確定,應該採用追溯調整法。
四、會計政策變更的會計處理方法的選擇
(一)法律或會計準則要求變更的:
①、國家或會計準則同時發布相關會計處理辦法:按其規定執行;
②、沒有規定相關的會計處理辦法:追溯調整法。
(二)若會計政策變更累積影響數能夠合理確定,則採用追溯調整法進行會計處理。
變更會計政策後,能夠使所提供的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信息更為可靠、更為相關。應採用追溯調整法。
(三)如果會計政策變更累積影響數不能合理確定,可採用未來適用法進行會計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