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注會教材《會計》課程講義kj0701

第七章 負 債
第一節 流動負債

一、應付賬款 
(一)應付賬款一般按應付金額入賬,而不按到期應付金額的現值入賬。如果購入的資產在形成一筆應付賬款時是帶有現金折扣的,應付賬款入賬金額的確定按發票上記載的應付金額的總值記賬。在這種方法下,應按發票上記載的全部應付金額,借記有關科目,貸記“應付賬款”科目,獲得的現金折扣,沖減財務費用。
(二)企業將應付賬款劃轉出去,或者確實無法支付的應付賬款,直接轉入資本公積。

二、應付票據的核算
開出並承兌的商業承兌匯票如果不能如期支付的,應在票據到期時,將“應付票據”賬面餘額轉入“應付賬款”科目。

三、應交稅金
(一)增值稅 
1.一般納稅企業的賬務處理
(1)科目設定
①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②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
其中“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科目科目分別設定銷項稅額、進項稅額、進項稅額轉出、已交稅金等專欄。
(2)具體的會計核算
例1:某企業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採購原材料採用商業匯票方式結算貨款,根據有關發票賬單,購入材料的實際成本為15萬元,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註明的增值稅額2.55萬元。材料已經驗收入庫。企業開出三個月承競的商業匯票,並用銀行存款支付運雜費。假如該企業採用實際成本進行材料的日常核算,根據上述資料,企業應作如下會計分錄:
 
借:原材料15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25500
貸:應付票據 175500
例2:某企業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本期購入一批原材料,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註明的原材料價款600萬元,增值稅額為102萬元。貨款已經支付,材料已經到達並驗收入庫。該企業當期銷售產品收入為1200萬元(不含應向購買者收取的增值稅),符合收入確認條件,貨款尚未收到。假如該產品的增值稅稅率為17%,不交納消費稅。根據上述經濟業務,企業應作如下會計處理(該企業採用計畫成本進行日常材料核算。原材料入庫分錄略):
 
(1)
借:物資採購 600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020000
貸:銀行存款 7020000
(2)銷項稅額=1200×17%=204(萬元)
借:應收賬款 14040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1200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2040000
例3:某企業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本期收購農業產品,實際支付的價款為200萬元,收購的農業產品已驗收入庫,款項已經支付。企業應做如下會計處理(該企業採用計畫成本進行日常材料核算。原材料入庫分錄略):
 
進項稅額=200×13%=26(萬元)
借:物資採購  174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260000
貸:銀行存款 2000000
例5:甲公司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本期以原材料對乙公司投資,雙方協定按成本作價。該批原材料的成本200萬元,計稅價格為220萬元。假如該原材料的增值稅稅率為17%。根據上述經濟業務,甲、乙(假如甲、乙公司原材料均採用實際成本進行核算)企業應分別作如下會計處理:
 
甲公司:
對外投資轉出原材料計算的銷項稅額=220×17%=37.4(萬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2374000
貸:原材料 200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374000
乙公司:
收到投資時,視同購進處理
借:原材料 200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374000
貸:實收資本2374000
例6:某企業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本期購入一批材料,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註明的增值稅額為20.4萬元,材料價款120萬元。材料已入庫,貨款已經支付(假如該企業材料採用實際成本進行核算)。材料入庫後,該企業將該批材料全部用於工程建設項目。根據該項經濟業務,企業可作如下會計處理:
 
(1)材料入庫時:
借:原材料  120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204000
貸:銀行存款 1404000
(2)工程領用材料時
借:在建工程 1404000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204000
原材料12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