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通學校06年CPA考試會計輔導內部講義(二三)

 三、納稅影響會計法的會計處理

1.觀點

該方法認為,在時間性差異的前提下,企業應當以會計口徑的利潤來認定所得稅費用,以稅務口徑的利潤認定應交所得稅,二者之差以“遞延稅款”進行調節,其原理等同於待攤和預提。對於永久性差異而言,納稅影響會計法完全等同於應付稅款法。

2.“遞延稅款”的賬戶結構

 

3.當稅率未發生變動時

(1)僅發生時間性差異(參見教材258-268頁的例8~例14)

【例解8】a公司於1998年1月1日開始對某行銷用設備計提折舊,原價為60萬元,假定無殘值。會計上採用4年期直線法計提折舊,而稅務上則採用6年期直線法確定折舊口徑。a公司採用成本與可收回價值孰低法進行固定資產的期末計價。98年末可收回價值為36萬元,2000年末可收回價值為13萬元,2001年6月1日a公司出售該設備,售價為20萬元,假定無相關稅費。該公司每年的稅前會計利潤為100萬元,所得稅率為30%。根據以上資料,採用納稅影響會計法作出相應的會計處理。

【解析】

1.會計與稅務口徑的收支差異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會計口徑

折舊費用15萬元

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9萬元

折舊費用12萬元

折舊費用12萬元

反衝營業外支出1萬元

(詳解見注1)

折舊費用6.5萬元

處置設備產生的營業外收入=20-(60-51.5-2)=13.5萬元

稅務口徑

折舊費用10萬元

不認定

折舊費用10萬元

折舊費用10萬元

不認定

折舊費用5萬元

處置設備產生的營業外支出=(60-35)-20=5萬元

時間性差異

新增可抵時間性差異5萬元

新增可抵減時間性差異9萬元

新增可抵減時間性差異2萬元

新增可抵減時間性差異2萬元

轉回可抵減時間性差異1萬元

新增可抵減時間性差異1.5萬元

轉回可抵減時間性差異18。5萬元

注1:

2000年的會計處理如下:

借:固定資產減值準備7

貸:累計折舊6

營業外支出1

反衝多提減值準備7萬元,作轉回可抵減時間性差異理解;補提折舊6萬元,作新增可抵減時間性差異理解,由於此二項作了合併,體現的最終結果應作淨反衝準備1萬元理解,即淨轉回可抵減時間性差異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