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註冊會計師考試慢班《會計》講義六

第五章固定資產 
一、本章在考試中的地位 
 
1.本章在考試中的地位:本章在考試中居於重要的地位,經常與其他章節組成大分題。本章的重點是固定資產入賬價值的確定,固定資產折舊和固定資產清理。
2.本章內容可能發生很大變化:固定資產計提減值後,如果以後價值回升,減值不再轉回。計提減值時,固定資產可收回金額採用“公允價值”計量,按照單項或“資產組”計提減值準備。 

3.本章複習方法:固定資產入賬價值的確定,應與借款費用結合起來,在借款費用資本化情況下,專門借款利息將增加固定資產價值;折舊的核算應與會計政策變更、會計估計變更、重大差錯更正、合併報表編制結合起來複習;在固定資產清理部分,應與債務重組、非貨幣性交易結合起來複習。 
 
二、考點分析 
 
【考點一】固定資產概念(了解) 
固定資產是指同時具有以下特徵的有形資產:持有;使用年限超過一年;單位價值較高。 
【考點二】固定資產取得的核算(掌握) 
1.固定資產歷史成本的確定。固定資產的歷史成本是指企業購建某項固定資產達到可使用狀態前所發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 
2.購入固定資產。企業購置的不需要經過建造過程即可使用的固定資產,按實際支付的買價加上支付的場地整理費、裝卸費、運輸費、安裝費、稅金和專業人員服務費等作為入賬價值。購入時的賬務處理是: 
借:固定資產 
貸:銀行存款
應付賬款 
3.自建固定資產
(1)自行建造的固定資產,按建造該項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所發生的必要支出作為入賬價值。盤盈、盤虧、報廢、毀損的工程物資,減去保險公司、過失人賠償部分後的差額,工程項目尚未完工的,計入或沖減所建工程項目的成本;工程已經完工的,計入當期營業外收支;在建工程發生單項或單位工程報廢或毀損,減去殘料價值和過失人或保險公司等賠款後的淨損失,計入繼續施工的工程成本;如為非常原因造成的報廢或毀損,或在建工程項目全部報廢或毀損,應將其淨損失直接計入當期營業外支出。 
(2)自營工程的核算
①購入工程物資 
借:工程物資 
貸:銀行存款 
②投入建設: 
借:在建工程 
 貸:工程物資(領用工程物資) 
 應付工資 
銀行存款 
原材料(領用原材料)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產成品(領用產成品)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 
借:固定資產 
貸:在建工程 
(3)出包工程 
①預付工程款 
借:在建工程 
 貸:銀行存款 
②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 
借:固定資產 
貸:在建工程 
4.投資者投入的固定資產,應以投資各方確認的價值作為入賬價值。賬務處理是: 
借:固定資產 
 貸:實收資本 
5.接受捐贈的固定資產,按照會計準則的規定確定入帳價值,借記“固定資產”科目,按接受捐贈資產按稅法規定確定的入帳價值,貸記“待轉資產價值——接受捐贈非貨幣性資產價值”科目,按應支付的相關稅費,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例]2005年8月1日甲公司接受捐贈一台設備,捐贈方提供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註明的價款為100萬元,增值稅17萬元,材料已驗收入庫。甲公司的帳務處理是: 
借:固定資產 117 
貸:待轉資產價值——接受捐贈非貨幣性資產價值117 
 

6.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在“租賃”章掌握;抵債取得的固定資產,在“債務重組”章掌握;以非貨幣性交易換入的固定資產,在“非貨幣性交易”章掌握。 
【考點三】 固定資產折舊(掌握)(新變化:見附屬檔案:“減值準備”準則) 
1.折舊範圍
(1)除下列情況外,企業應對所有固定資產計提折舊:①已提足折舊仍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②按規定單獨作為固定資產入賬的土地。 
(2)企業一般應當按月提取折舊,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當月不提折舊;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當月照提折舊。 
(3)企業對固定資產進行更新改造時,應將更新改造的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轉入在建工程並在此基礎上確定經更新改造後的固定資產原價。處於更新改造過程而停止使用的固定資產,因已轉入在建工程因此不計提折舊,待更新改造項目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轉為固定資產後,再按重新確定的折舊方法和該項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年限計提折舊。 
(4)已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的固定資產,如果尚未辦理竣工決算的,應當按照估計價值暫估入賬,並計提折舊;待辦理了竣工決算手續後,再按照實際成本調整原來的暫估價值,同時調整原已計提的折舊額。 
(5)已全額計提減值準備的固定資產,不再計提折舊。
(6)企業因進行大修理而停用的固定資產,應當照提折舊,計提的折舊應計入相關成本費用(誰使用,誰負擔)。 
(7)企業對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資產也應計提折舊,計提的折舊計入當期管理費用。 
2.折舊方法 
(1)直線法:年折舊額=(原值—預計淨殘值)/預計使用年限 
(2)雙倍餘額遞減法:年折舊額=年初固定資產淨值*(2/預計使用年限)。應注意,採用雙倍餘額遞減法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應當在折舊年限到期以前兩年內,將固定資產淨值扣除預計淨殘值後的餘額平均攤銷。 
(3)年數總和法:年折舊額=(原值—預計淨殘值)*(尚可使用年限/年數總和) 
3.在快速折舊法下,年度中間購入固定資產,如何計提折舊 
如果企業在年度中間購入固定資產,採用年數總和法計提折舊,應按自然年度計算出每年應該計提的折舊額,然後在各年中分段計算應負擔的折舊額。 
[例1]甲公司在2003年6月20日購入一台汽車,入賬價值32萬元,預計使用年限5年,預計淨殘值2萬元,採用年數總和法計提折舊。要求計算2003年和2004年該汽車應提的折舊額。 
在年數總和法下,按自然年度每年應提的折舊額為: 
第1年:30萬*(5/15)=10(萬元) 
第2年:30萬*(4/15)=8(萬元) 
第3年:30萬*(3/15)=6(萬元) 
第4年:30萬*(2/15)=4(萬元) 
第5年:30萬*(1/15)=2(萬元) 
因此,2003年7—12月應提折舊=(10萬/12)*6=5(萬元);2004年應提折舊=(10萬/12)*6+(8萬/12)*6=5+4=9(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