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註冊會計師考試慢班《會計》講義八

第七章負債 

一、本章在考試中的地位 
1.本章在考試中的地位:本章在考試中居於較重要的地位,分數一般在4分左右。本章重點是增值稅的核算和應付債券中可轉換公司債券的核算。 
2.本章內容可能有變化:應付福利費有可能不再計提。 
3.本章複習方法:增值稅中的進項和銷項是與商品購銷聯繫在一起的,因此,應與存貨、固定資產、收入、關聯方交易結合複習;可轉換公司債券轉為資本,應與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結合複習。 
二、本章考點分析
【考點一】增值稅的核算(掌握) 
1.增值稅的納稅對象 
增值稅是就貨物(生產銷售、進口)或應稅勞務(加工、修理修配)的增值部分徵收的一種稅。 
2.一般納稅人 
(1)科目設定 
一般納稅人在“應交稅金”科目下設定“應交增值稅”和“未交增值稅”兩個明細科目。“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下設“進項稅額”、“已交稅金”、“銷項稅額”、“出口退稅”、“進項稅額轉出”、“轉出未交增值稅”、“轉出多交增值稅”等專欄。 
一般納稅人應交增值稅=當期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
(2)進項稅額。進項稅額分為可以抵扣和不得抵扣: 
①可以抵扣的進項稅額有三個來源:取得了增值稅專用發票、取得了完稅憑證、計算得來(按運費的7%、購進免稅農產品按買價的13%和廢舊物資按收購價的10%計算進項稅額)。可以抵扣的進項稅額應價稅分離入賬: 
借:原材料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 
②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主要是購進固定資產、購進的貨物用於非應稅項目(即用於應交營業稅的項目)、購進的貨物用於免稅項目(如古舊圖書)、購進的貨物用於集體福利和個人消費。如果進項稅額不得抵扣,應價稅合一入賬: 
借:固定資產(價+稅) 
原材料(價+稅) 
應付福利費(價+稅) 
貸:銀行存款 
③如果購進的貨物原定用於生產經營,進項稅額已作抵扣,但其後因改變了原生產經營用途或發生了非常損失,相應的進項稅額不得抵扣,已作抵扣的進項稅額應作轉出處理: 
借:在建工程(價+稅,將原材料用於工程) 
待處理財產損溢(價+稅,發生非常損失) 
貸:原材料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3)銷項稅額。銷項稅額可由一般銷售和視同銷售產生: 
1)一般銷售時,根據不含稅銷售額和稅率計算銷項稅額,賬務處理如下: 
 借:銀行存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2)視同銷售,需要計算銷項稅額。下面是需要計算銷項稅額的事項: 
①企業將貨物交付他人代銷,在取得代銷清單時,企業確認收入,計算銷項稅額; 
②銷售代銷的貨物,包括買斷和收取手續費,作收入處理,計算銷項稅額; 
③將自產、委託加工或購買的貨物分配給股東,作銷售處理: 
借:應付利潤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註:自產、委託加工的貨物主要是產成品;購買的貨物主要是原材料和庫存商品) 
④將自產、委託加工或購買的貨物作投資,應計算銷項稅額: 
借;長期股權投資 
貸:庫存商品(原材料)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⑤將自產、委託加工或購買的貨物無償贈送他人,應計算銷項稅額: 
借;營業外支出 
貸:庫存商品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⑥將自產、委託加工或購買的貨物用於抵償債務,應計算銷項稅額: 
借:應付賬款 
 (營業外支出) 
 貸:庫存商品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⑦通過非貨幣性交易換出自產、委託加工或購買的貨物,應計算銷項稅額: 
借:固定資產等 
 貸:庫存商品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⑧將自產、委託加工的貨物用於非應稅項目,應計算銷項稅額: 
借:在建工程 
 貸:庫存商品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⑨將自產、委託加工的貨物用於集體福利或個人消費,應計算銷項稅額: 
借:應付福利費 
 貸:庫存商品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註:外購的貨物在⑧和⑨情形下不計算銷項稅額,而是進項稅額轉出) 
(4)交納稅金
交納增值稅分兩種情況:正常交:即本月增值稅在下月10日前交;預交:即本月預交一次,下月10日前結清。預交增值稅通過“已交稅金”核算,正常交納增值稅通過“未交增值稅”核算: 
①如果2003年5月16日預交本月增值稅10元,則會計處理是: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已交稅金) 10 
貸:銀行存款 10 
5月31日,已知本月銷項稅額為100元,進項稅額為85元,則本月應交增值稅15元;因已預交10元,下月初尚需交5元,賬務處理是: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 5 
貸: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 5 
6月10日前交納時: 
借: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 5 
 貸:銀行存款 5 
②如果2003年5月16日預交本月增值稅10元,則會計處理是: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已交稅金) 10 
貸:銀行存款 10 
5月31日,已知本月銷項稅額為92元,進項稅額為85元,則本月應交增值稅7元;因已預交10元,多交3元應轉出,賬務處理是: 
借: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 3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轉出多交增值稅) 3 
(註:多交的3元可抵下月應上交數) 
③如果2003年5月16日預交本月增值稅10元,則會計處理是: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已交稅金) 10 
貸:銀行存款 10 
5月31日,已知本月銷項稅額為83元,進項稅額為85元,則本月應交增值稅為-2元,即下月可留抵進項稅額2元;因已預交10元,多交10元應轉出,賬務處理是: 
借: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10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轉出多交增值稅) 10 
(註:多交的10元可抵下月應上交數) 
上述處理的結果是:“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期末貸方沒有餘額,借方可能有餘額,表示下月可留抵的進項稅額;“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貸方餘額表示應交的增值稅,借方餘額表示多交的增值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