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票據法律制度(1)

第十二章 票據法律制度(1) 一、票據法概述

(一)票據的概念及我國票據立法

(1)票據的概念

廣義上的票據包括各種有價證券和憑證,狹義上的票據則是指票據法上的票據。我國票據法上的票據就是指出票人依法簽發的,約定自己或委託付款人在見票時或指定的日期向收款人或持票人無條件支付一定金額並可轉讓的有價證券。《票據法》第2條規定:“本法所稱的票據,是指匯票、本票、支票。這裡關於票據有以下說明:”

1.票據是出票人依法簽發的有價證券。

2.票據以支付一定金額為目的。

3.票據所表示的權利與票據不可分離。權利與票據融為一體。

4.票據所記載的金額由出票人自行支付或委託他人支付。

5.票據是一種無因證券,票據的持票人只要向付款人提示票據,付款人即應無條件向持票人或收款人支付票據金額。

6.票據是一種可轉讓的證券。記名票據,必須經背書才能交付轉讓;無記名票據,則可直接交付轉讓。

(2)票據法的概念及我國票據立法

票據法是指規定票據的種類、形式、內容以及各當事人之間權利義務關係的法律規範的總稱。廣義上的票據法是指各種法律中有關票據規定的總稱,狹義上的票據法則僅是指票據的專門立法,即可稱為“票據法”的法律及其有關實施性規定。1988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頒布了《銀行結算辦法》;1993年5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商業匯票辦法》等等。1995年5月10日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正式通過《票據法》,於1996年1月1日起施行。另外中國人民銀行還組織制訂了《票據管理實施辦法》和《支付結算辦法》等有關票據方面的實施辦法及配套規定。

二、票據法律關係

(一)票據法律關係的概念

票據法律關係是指票據當事人之間在票據的簽發和轉讓等過程中發生的權利義務關係。票據法律關係可分為票據關係和票據法上的非票據關係。票據關係是指當事人之間基於票據行為而發生的債權債務關係。票據法上的非票據關係則是指由票據法所規定的,不是基於票據行為直接發生的法律關係。

票據關係與票據的基礎關係不同。票據關係的發生是基於票據的授受行為,那么當事人之間為何而授受票據,則是基於一定的原因或前提,這種授權票據的原因或前提關係即是票據的基礎關係。《票據法》第10條第1款規定:“票據的簽發,取得和轉讓,應當遵循誠實信用的原則,具有真實的交易關係和債權債務關係。”這裡的交易關係和債務關係就是基礎關係的範疇。但是,票據關係一經形成,就與基礎關係相分離,基礎關係是否存在,是否有效,對票據關係都不起影響作用。除非依《票據法》第13條第2款之規定:持票人是不履行約定義務的與自己有苘接債權債務關係的人,票據債務人才可進行抗辯。此外,票據關係因一定原因失效,亦不影響基礎關係的效力。《票據法》第18條明確規定:“持票人因超過票據權利時效或者因票據記載事項欠缺而喪失票據權利的,仍享有民事權利,可以請求出票人或者承兌人返還其與未支付的票據金額相當的利益。”因此,票據關係與票據之基礎關係不容混淆。

(二)票據法律關係的主體

票據法律關係的主體即是指票據法律關係的當事人--債權人和債務人。包括:出票人(亦稱發票人)、持票人、承兌人、付款人、受款人、背書人、被背書人、保證人、參加付款人、預備付款人等。

(三)票據法律關係的內容

票據法律關係的內容是指參加票據法律關係的主體依法所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具體講就是當事人依照票據法或票據行為可以為一定行為或要求他人為一定行為。

(四)票據法律關係的客體

票據法律關係的客體是指票據法律關係的權利和義務所共同指向的對象。亦稱為標的。由於票據法律關係是因支付或清償一定的金錢而發生的法律關係,所以,其客體只能是一定數額的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