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大整理註冊會計財務成本管理輔導(七)

第六章 流動資金管理
流動資產的管理這塊主要是三部分:現金等價物、應收賬款和存貨。
一、現金管理
一)企業現金管理的目標,就是要在資產的流動性和盈利能力之間作出抉擇,以獲取最大的長期利潤。
二)最佳現金持有量的確定(三種方法)
現金持有量與成本的關係:機會成本與持有量成正向關係;短缺成本與持有量成反向關係;交易成本與持有量成反比。固定成本與持有量無關。
1.成本分析模式(假定不存在現金和有價證券的轉換)
這種情況下涉及到的成本有機會成本、短缺成本和固定成本,與現金持有量密切相關的是機會成本和短缺成本。即最佳現金持有量為機會成本和短缺成本之和為最小時的量。
2.存貨模式(假定不存在現金短缺)
這種情況下涉及到的成本有機會成本、固定成本和交易成本,與現金持有量密切相關的是機會成本和交易成本。即最佳現金持有量為機會成本和交易成本相等時持有的量。用公式表示為:c﹡=[(2t×f)/k]的開方,t:現金需求量,f:單位交易成本,k:有價證券的利率
缺點:假定現金流出量穩定不變
3.隨機模式
這種方法下的現金持有量是一個區間值,現金存量的上限h 與下限l及最優現金返回線r之間的關係: h=3r-2l,即h-r=2(r-l)
現金持有量控制在上下限之內,無須進行現金與有價證券的轉換,如現金量達到控制上限時,要用現金購買證券,反之則要用證券換回現金。轉換的數量為現金餘額和最優現金返回線之差。
最優現金返回線的公式:r=(3b德爾塔的平方/4i)開三次方+l
b為每次有價證券的固定轉換成本(交易成本),i為有價證券的日利息率(機會成本),德爾塔為預期每日現金餘額變化的標準差(根據歷史資料測算)
二、應收賬款管理
企業應收賬款管理的目標,就是要在採用應收信用政策下所增加的收益和所付出的成本之間作出抉擇,以獲取利潤。
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期間、信用標準和現金折扣政策。
在這類決策中,思路:①信用期長短不同,首先影響收入增加,再次是費用方面(7項,包括變動性銷售成本、現金折扣成本、收賬費用、壞賬損失成本、應收賬款變動成本所占用資金的利息影響、存貨占用的資金的利息和應付賬款的增加所帶來的利息的節約)。通過對這些指標的分析,得出改變政策後增加的收入和成本費用之差,從而確定是否改變信用政策;另外一種方法是分別得出兩種方案的淨收益,然後選大的方案。
②信用標準:五c系統。重點關註:一點品質,是評價顧客信用的首要因素。二點能力,是短期償債能力。
三、存貨管理
儲備存貨的成本,包括:取得成本(分為訂貨成本和購置成本)、儲存成本、缺貨成本。
存貨的經濟批量模式:
一)基本模式
q﹡=(2kd/kc)開方
達到經濟訂貨量時的總成本:tc(q﹡)=(2kdkc)開方
全年最佳的訂貨次數=d/q
全年最佳的訂貨天數=360天/訂貨次數
經濟訂貨量占用資金=( q﹡/2)×u=(kd/2kc)的開方並×u
二)基本模式的擴展
1.訂貨提前期
再訂貨點r=交貨時間l×日平均需用量d
訂貨提前期對經濟訂貨量無影響。
2.陸續供應和陸續領用
和基本模式存在一個係數關係:(1-d/p)的開方
q﹡=(2kd/kc)的開方÷(1-d/p)的開方=[(2kd/kc)×p/(p-d)]開方
tc(q﹡)=[2kdkc(1-d/p)]開方
3.保險儲備
再訂貨點r=交貨時間l×日平均需用量d+保險儲備
缺貨成本cs=ku×s×n 
儲備成本cb=b×kc 
 tc(s,b)= ku×s×n+ b×k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