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大整理註冊會計財務成本管理輔導(六)

第五章投資管理
資本投資項目評價的基本原理:投資項目的收益率超過資本成本(投資人要求的收益率)時,企業的價值將增加;投資項目的收益率小於資本成本時,企業的價值將減少。
資本成本是評價項目能否為股東創造價值的標準。資本成本從公司的角度講是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投資人要求的收益率=債務權數×利率×(1-所得稅率)+所有者權益權數×權益成本=稅前的債務資本成本×(1-所得稅率)+所有者權益權數×權益成本
一、投資項目評價的基本方法(兩類)
1)貼現分析法:淨現值法、現值指數法、內含報酬率法;非貼現分析法:回收期法、會計收益率法
2)一類是貼現指標,主要有:淨現值、內含報酬率、現值指數等,主要關注前兩個;一類是不考慮貨幣時間價值的指標,主要有:回收期、會計收益率等
3) ①淨現值:一個投資方案所引起的每年的現金淨流量按事先給定的折現率,統一的折合成現值求和。(反映效益)
淨現值的計算,涉及到兩個因素,一個是事先給定的折現率,一個是投資方案每年的現金淨流量。 
 淨現值指標的適用範圍:一般情況下,用於互斥方案決策。但前提條件是兩個互斥方案預計使用年限相同。
②現值指數:未來現金流入現值與現金流出現值的比值。(反映效率)
③內含報酬率:使投資方案淨現值為零的折現率。
內含報酬率的計算主要是用逐步測試法
內含報酬率的適用範圍:通常用於獨立方案決策,能解決方案優先次序問題,只是最後還要考慮方案可行問題
④回收期:收回投資所需時間。
回收期=原始投資額/每年現金流入量
主要用來測定方案的流動性而非營利性。
⑤會計收益率=年平均淨收益/原始投資額
二、投資項目的現金流量
一)確定投資方案相關現金流量時,應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則:只有增量現金流量才是與項目相關的現金流量。
二)現金淨流量有三個階段,
初始階段,通常情況下,0時點只有流出沒有流入, 經營階段,涉及固定資產每年的維修保養費用,終結階段
三)1.站在企業實體的角度講 
淨流量=營業收入-(經營性付現成本費用+所得稅)①
=ebit×(1-t)+折舊和攤銷②
 =稅後收入-稅後付現成本+折舊×t ③ 
費用包括營業費用和管理費用中需要支付現金的,但不包括利息,所得稅指息稅前營業利潤交納的所得稅,t表示所得稅率
收入和成本對現金流量的影響是雙方向的,折舊對現金流的影響是單方向的
2.股權現金流量=實體流量-稅後利息
 四)測算項目現金流量需要注意四個問題:
1.區分相關成本和非相關成本
2.不要忽視機會成本。
3.要考慮投資方案對公司其他部門的影響。
4.對淨營運資金的影響
三、固定資產更新項目的現金流量
更新決策就是兩套方案的選擇問題,是繼續使用舊設備還是購買新設備
更新決策的現金流量主要是現金流出,進行決策所採用的方法有:
①總成本法 
②平均成本法,平均每一年的流出,就是年平均成本。(未來尚可使用年限不同,收入相當)
③差量分析法, 淨現值如果大於0,說明更新改造是可行的,意味著購買新設備,反之,繼續使用舊設備 
四、投資項目的風險處置
在決策中,要同時考慮時間價值和風險兩個因素,評價標準就是淨現值,淨現值就是把每年的現金淨流量近折現率統一折合成現值求和 , 在計算過程中,必須要求分子和分母的口徑一致。如不一致,有兩種處置方法:
1.調整現金流量法
風險調整後的淨現值=[(at× 現金流量期望值)/(1+無風險報酬率)t]的求和
at是t年現金流量的肯定當量係數,在0到1之間。
2.風險調整折現率法
調整後淨現值=預期現金流量/(1+風險調整折現率)t
五、企業資本成本作為項目折現率的條件
1.使用企業當前的資本成本作為項目的折現率,應具備兩個條件:一是項目的風險與企業當前資產的平均風險相同,即資產的ß;值相同;二是公司繼續採用相同的資本結構為新項目籌資。
淨現值=實體現金流量/實體加權平均成本-原始投資
淨現值=股東現金流量/股東要求的報酬率-原始投資
折現率應反映現金流量的風險。實體流比股權流的風險要小,實體現金流量不包含財務風險。增加債務不一定會降低加權平均成本。實體現金流量法比股權現金流量法簡潔。因它與負債沒有關係。
2.項目系統風險的估計 
新投資項目股東權益的ß;值的確定有兩種方式,完全取決於新投資項目的類型 
首先要確定一個參照企業的資產ß;值,然後把把資產ß;值調整為新項目股東權益的ß;值
不考慮所得稅時, ß;權益=ß;資產×(1+產權比率)
考慮所得稅時,ß;權益=ß;資產×(1+稅後的產權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