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會輔導:《財務成本管理》經驗談(14)

一、考場提示

本章重點、難點內容:標準成本的含義;標準成本的種類;標準成本差異的計算;標準成本的財務處理。

二、重點、難點學習

(一)標準成本的定義:是通過精確的調查、分析與技術測定而制定的,用來評價實際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種預計成本。

(二)標準成本的分類

①按其制定所依據的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水平,分為理想標準成本和正常標準成本;在標準成本系統中廣泛使用正常標準成本。

②標準成本按其適用期,分為現行標準成本和基本標準成本。

(三)標準成本的差異分析

實際成本與標準成本之間的差額,稱為標準成本的差異,或稱為成本差異。為了消除這種偏差,要對產生的成本差異進行分析,找出原因和對策,以便採取措施加以糾正。

(四)標準成本的賬務處理

三、典型例題評析

1、出現下列情況時,不需要修訂基本標準成本的是()。(2001年)

a.產品的物理結構發生變化

b.重要原材料和勞動力價格發生變化

c.生產技術和工藝發生變化

d.市場變化導致的生產能力利用程度發生變化

[答案] d

[解析]參見教材第566~567頁。

2、a工廠是一個生產某種汽車零件的專業工廠,產品成本計算採用標準成本計算系統,有關資料如下:

(1)成本計算賬戶設定

設定"原材料"、"產成品"、"生產成本"等存貨賬戶,均按標準成本計價。成本差異賬戶設定8個:材料價格差異、材料數量差異、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直接人工效率差異、變動製造費用效率差異、變動製造費用耗費差異、固定制造費用能量差異、固定制造費用耗費差異。

(2)費用分配和差異結轉方法

原材料在生產開始時一次投入,在產品直接材料成本約當產成品的係數為1;除直接材料外的其他費用陸續發生,其在產品約當產成品的係數為0.5。

成本差異採用"結轉本期損益法",在每月末結轉"主營業務成本"賬戶。

(2)單位產品標準成本

(3)本月生產及銷售情況

(4)有關成本計算的業務數據:

本月購入原材料30000千克,實際成本88500元(已用支票支付);本月生產領用原材料25500千克。

實際耗用工時9750小時;應付生產工人工資40000元;實際發生變動製造費用15000元;實際發生固定制造費用10000元。

要求:

編制以下業務的會計分錄:

(1)購入原材料;

(2)領用原材料;

(3)將生產工人工資記入有關成本計算賬戶;

(4)結轉本期變動製造費用;

(5)結轉本期固定制造費用;

(6)完工產品入庫;

(7)期末結轉本期產品成本差異。

[答案]

說明:有關的計算過程:

(1)購入原材料

實際成本88500元

標準成本3元/千克×30000千克=90000元

價格差異-1500元

(2)領用原材料

實際成本25500千克×3元/千克=76500元

標準成本30元/件×2500件=75000元

數量差異1500元

(3)直接人工

本月實際完成約當產量=月末在產品約當產量+本月完工產成品數量-月初在產品約當產量=700×0.5+2400-600×0.5=2450件

實際成本40000元

標準成本16元/件×2450件=39200元

總差異800元

其中:

直接人工效率差異:(9750時-2450件×時/件)×4元/小時=-200元

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40000/9750-4元/時)×9750=1000元

(4)變動製造費用

實際成本15000元

標準成本2450件×6元/件=14700元

總差異300元

其中:變動製造費用效率差異:(9750時-2450件×4時/件)×1.5元/時=-75元

變動製造費用耗費差異:15000元-9750時×1.5元/時=375元

(5)固定制造費用

實際成本10000元

標準成本2450×4元/件=9800元

總差異200元

其中:固定制造費用耗費差異:10000元-1元/時×11000時=-1000元

固定制造費用能量差異:1元/時×11000時-1元/時×2450件×4時/件=1200元

(6)完工產品標準成本:2400件×56元/件=1344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