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注會《考試財務管理》教材問題解答

 1.問:市場利率的決定因素有哪些?無風險利率是否包括通貨膨脹溢價? 
答:以債券為例,市場利率的決定因素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票面利率=無風險真實利率+通貨膨脹溢價+違約風險溢價+流動性溢價+期限風險溢價
(1)無風險真實利率
無風險真實利率是指無風險證券在預期通貨膨脹為零時的利率。它有時被稱為“純粹利率”。
無風險真實利率的決定因素主要有兩個:

一個因素是借款人對於實物投資回報率的預期,它決定了借款人為借入資金而願意支付利息的上限。例如,借款人對實物投資回報率預期為10%,扣除各種風險溢價6%,則他們借入資金願意支付的利息上限為4%。如果預期回報率下降為8%,扣除各種風險溢價6%,則他們借入資金願意支付的利息上限為2%。對於未來投資回報的不同預期,決定了借款人願意支付的不同利率水平的上限。

另一個因素是儲蓄人對當前和未來消費的偏好,它決定了願意出藉資金的數量。儲蓄人出藉資金的目的是放棄當前的消費,換取未來更多的消費。例如,有的人更看重當前的消費,只有大於4%的回報,他們才願意出藉資金。另外一些人更看重未來的消費,只要有2% 的回報,他們就願意借出資金。儲蓄人對消費的時間偏好決定了他們願意遞延多少消費,進而決定了在不同利率水平下他們願意出借的資金數量。

出借人和儲蓄人之間的資金供求關係,決定了現實的無風險真實利率水平和借貸規模。無風險真實利率不是固定不變的,並且很難測定。多數專家認為它在1%-5%之間。如果通貨膨脹為零,短期國債可以近似看成是無風險真實利率。這個利率反映放棄當前消費的回報,回報金額的多少與遞延消費的時間長短相聯繫,因此稱為貨幣的“時間價值”。

 (2)通貨膨脹溢價
通貨膨脹溢價,是指證券存續期間預期的平均通貨膨脹率。
預期通貨膨脹率與當前的通貨膨脹率不一定相等。例如,國家統計局發布最近的通貨膨脹率為2%,目前發行的一年期國債利率為5%,則當前的無風險真實利率為5%-2%=3%,稱為“當前真實利率”。在財務領域裡,除非特別指明“通貨膨脹率”,均指“預期的通貨膨脹率”。財務領域的“真實利率”是根據預期通貨膨脹率計算的。例如,預期未來一年通貨膨脹率為4%,則上述債券的“真實利率”為5%-4%=1%。

無風險真實利率與通貨膨脹率之和,稱為“無風險名義利率”,並簡稱“無風險利率”。
無風險(名義)利率=無風險真實利率+通貨膨脹溢價

通常,人們在說“無風險利率”時,如果前面沒有“真實”作定語,則是指“無風險名義利率”。這種習慣的形成,是因為人們可以觀察到的現實中的利率,都是含有通貨膨脹溢價的。本書中經常使用的“無風險利率”,通常就是指無風險名義利率,即包含了通貨膨脹溢價。而對於排除了風險和通貨膨脹的利率,應稱“無風險真實利率”,簡稱“真實利率”或“純粹利率”。

(3)違約風險溢價
違約風險,是指債券發行者在到期時不能按約定足額支付本金或利息的風險。國債沒有違約風險,違約風險溢價為零;對於公司債來說,公司評級越高,違約風險溢價越低。

如果一個公司債,其持續期限、流動性及其他計息規則與某一國債相同,兩者利率差就是該公司債的違約風險溢價。
(4)流動性溢價
流動性風險,是指債券不能在短期內以合理價格變現的風險。國債的流動性好,流動性溢價很低;小公司發行的債券流動性較差,流動性溢價相對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