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CPA考試問題解答輔導教材之三[財務成本管理]

1.問:教材中有哪些文字或數字錯誤需要更正?

答:

頁 行 誤 正 第54頁 表2-6最後1列 8.62 5 表2-6最後1列 -1.57 3 表2-6最後1列 -2.48 3 表2-6最後1列 86.66 93.09 第79頁 第11行 本年的可持續增長率 上年的可持續增長率 第16行 本年的可持續增長率 上年的可持續增長率 第109頁 第10行 未來現金流量 未來現金流量現值 第205頁 倒數第9行 等額償還本金 等額償還本息 第231頁  第16行 前者 留存收益成本 第17行 後者 新發普通股成本 第252頁 第19行 等風險債務利率 等風險債務成本 第262頁 最後1行 17.7048 17.7408 第263頁 第1行 17.7048 17.7408 第271頁 最後1行 淨利潤=股權淨投資 淨利潤—股權淨投資 第272頁 倒數第13行 營業流動資產增加 營業流動資產 第274頁 倒數第10行 (1+加權平均資本成本t) (1+加權平均資本成本)t 第277頁 第3行 25 25% 第8行 年末總投資—年初總投資 年末投資資本—年初投資資本 第281頁 倒數第2行 331.9905 331.9005 第284頁 倒數第9行 甲企業資本成本 甲企業股權資本成本 第288頁 倒數第13行 2010年銷售額 2024年銷售額 第290頁 表10-15下第4行 平均預期增長率 (平均預期增長率×100) 第291頁 第8行 銷售淨利率 (銷售淨利率×100) 第322頁 第12行 a、b、c三種產品 甲、乙、丙三種產品 第339頁 倒數第15行 月前 目前 第365頁 倒數第12行 6386 6368 第388頁 第5行 2.2149 3.2149 

2.問:教材第47頁已獲利息倍數的分子“稅後利潤+所得稅+利息費用”中的“利息費用”與分母中的“利息費用”是一樣的嗎?

答:已獲利息倍數是衡量企業償付利息能力的財務比率。計算該比率的分子“息稅前利潤”是指本期“可供支付利息的利潤”,分母“利息費用”是指本期“需要負擔的利息”。

在最簡單的情況下,計算息稅前利潤時已經扣除的利息費用與本期需要負擔的利息費用相同,則“息稅前利潤”可以用“稅後利潤+所得稅+利息費用”來確定,此時分母和分子的“利息費用”數額是一樣的,即為計入“財務費用”的債務利息。

如果考慮到不同的分析目的,以及會計處理的細節問題,情況將變得複雜起來:

本期“需要負擔的利息”不等於計入“財務費用”的債務利息。(1)已資本化的利息應計入本期“需負擔的利息費用”。企業需要支付的利息不僅限於計入“財務費用”的利息,還應包括計入長期資產成本的利息。(2)未資本化的長期租賃負債的隱含利息,應計入本期“需負擔的利息費用”。對於未資本化的長期租賃負債的利息,一般認為也應計入本期“需要負擔的利息”。(3)如果已獲利息倍數作為衡量償還長期債務利息的指標,則應區分長期債務利息和短期債務利息,“應負擔的利息費用”應僅含長期債務利息,包括約定的利息和折價、溢價攤銷,折價攤銷是利息費用的加項,溢價攤銷是利息費用的減項。不過,外部分析人往往缺乏區分長、短期債務利息的信息,因此只有內部分析時才作這種區分。總之,凡是債務或承諾產生的應歸屬於本期負擔的利息,不管是已支付或應付的利息費用均應包括在“需要負擔的債務利息”之內。

“可供支付利息的利潤”也可能不等於“息稅前利潤”:(1)作為衡量償債“能力”的指標,“可供支付利息的利潤”應當是“正常”的利潤,應扣各種非經常項目損益和會計政策變更的累積影響數。(2)非合併子公司的按權益法確認的損益應當扣除。除非記錄權益法的利潤收到現金,權益利潤不能用於償債;權益法的虧損通常不需要支付現金,不影響企業的付息能力。(3)應當根據少數股東損益調整前的利潤計算已獲利息倍數。需要承擔的利息費用是合併企業的所有的利息費用,因此可供支付利息的利潤也應是包括少數股東利潤。(4)在進行上述損益調整時應同時進行有關的所得稅調整。

如果不存在上述複雜情況,或者無法取得相關的數據,則可按簡單情況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