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師考試稅收相關法律筆記第二章第三節

第三節其他行使行政職權的組織
行政機關委託的行使一定行政職權的組織本身不具有行政主體的地位,其行使行政職權行為的責任歸屬於委託行政機關,委託行政機關是相應行政行為的行政主體。
一、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
被授權組織在行使法律、法規所授職權時,享有與行政機關相同的行政主體地位。它們可以自己的名義行使所授職權,並對外承擔法律責任。這些被 授權組織主要有以下幾類:
(一)行政機構
行政機構一般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只能以所在行政機關的名義對外實施行政行為。但是,經行政法律、法規的授權,行政機構可以成為授權行政主體。根據我國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目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的行政機構主要有:
1.內部機構
行政機關的某些內部機構在得到法律、法規授權的情況下,可以成為行政主體。此外,各級交通部門內設的航政機構和高速公路管理機構;縣級以上公安機關內設的交通警察大隊和消防監督機構等,都已被有關法律、法規授予行政主體資格。
2.派出機構
派出機構其本身並無行政法上的主體資格。但經法律、法規授權的派出機構,就獲得了行政主體資格,在授權範圍內成為行政主體。
派出機構與派出機關的區別。第一,它們的設立機關不同。第二,它們的職能範圍不同。第三,它們的主體資格不同。
3.臨時機構
臨時機構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但經行政法律、法規的授權,也可成為行政主體。
(二)企業組織
一般情況下,企業作為行政管理的對象,在行政法律關係中是以相對人的身份出現。但在特定的情況下,法律、法規也可授權其行使職能,而成為行政主體。
(三)事業單位
事業單位不是行政機關,不具有行政主體地位,但經行政法律、法規的授權可成為行政主體。
(四)社會團體
社會團體在行政法律、法規的授權下可成為行政主體。
(五)其他組織
除上述社會組織外,基層民眾性自治組織,如居民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等經授權,也可從事一定的行政職能活動,成為行政主體。
二、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
(一)委託條件及規則
1、 委託必須有法律依據。
2、 委託必須在法定許可權內
3、 必須履行書面委託手續。
4、 必須對受委託組織的行為進行監督。
(二)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應具備的條件
儘管受委託組織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但由於代表委託的行政機關行使一定行政權力,因此必須符合法定條件:
1、 依法成立、具有法人資格等
2、 必須以委託機關名義實施行政行為
3、 必須在委託範圍內實施行政行為
4、 不得再委託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實施行政行為等。
三、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與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的區別
1、 權力來源不同
2、權力性質不同:基於委託取得的行政權不能獨立行使,必須以委託機關的名義行使。
3、法律地位不同:受委託的組織不具有獨立行政主體的資格,不是行政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