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安全管理與數字有關的知識(二)

(7)評價方法中,工藝、設備、容器和建築結構抵消因子由23個指標組成評價指標集;安全管理狀況由ll類72個指標組成評價指標集;危險崗位操作人員素質由4項指標組成評價指標集。 
用a*=1 g(b1*)作為危險源分級標準,式中b1*是以10萬元為縮尺單位的單元固有危險性的評分值。定級: 
一級重大危險源 a*≥3.5; 
二級重大危險源 2.5≤a*<3.5; 
***重大危險源 1.5≤a*<2.5; 
四級重大危險源 a*<1.5。 
一般說來,單元的危險性級別愈高,要求的受控級別也應愈高。建議用下列標準作為單元危險性控制程度的分級依據: 
a級 b2≤0.001; 
b級 0.001< b2≤0.01; 
c級 0.01< b2≤0.1; 
d級 b2>0.1。 
各級重大危險源應達到的受控標準是:一級危險源在a級以上;二級危險源在b級以上;***和四級危險源在c級以上。 
一級重大危險源 a*≥3.5; a級 b2≤0.001; 
二級重大危險源 2.5≤a*<3.5; b級 0.001< b2≤0.01; 
***重大危險源 1.5≤a*<2.5; c級 0.01< b2≤0.1; 
四級重大危險源 a*<1.5。 c級 0.01< b2≤0.1; 
(8)我國衛生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於2002年4月18日頒布《職業病目錄》(衛法監發[2002]108號),將10類共115種職業病列入法定職業病,包括: 
① 塵肺13種; 
② 職業性放射性疾病11種; 
③ 化學因素所致職業中毒56種; 
④ 物理因素所致職業病5種; 
⑤ 生物因素所致職業病3種; 
⑥ 職業性皮膚病8種; 
⑦ 職業性眼病3種; 
⑧ 職業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種; 
⑨ 職業性腫瘤8種; 
⑩其他職業病5種。13 11 56 5 3 8 3 3 8 5 
(9)《職業病防治法》中對職業危害申報與職業病報告均作出規定,並於2002年3月以衛生部令的形式,相應發布了配套規章《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管理辦法》。 
(10)《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用人單位的新建、改建、擴建、技術改造、技術引進項目,應當在竣工驗收之日起30日內申報職業病危害項目;用人單位申報後,因採用的生產技術、工藝、材料等變更導致所申報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及其相關內容發生改變的,應當在變更後30日內向原申報機關申報變更內容;用人單位終止生產經營時,應當向原申報機關辦理申報註銷手續。 
(11)申請方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有效運行,一般應將全部要素運行一遍,並至少有3個月的運行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