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管理知識考試要點:第八章安全生產監督監察

第一節 安全生產監督

□81、安全生產監督體制:(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督,企業全面負責,社會監督支持)

(1)安全生產監督體制:

1)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監督管理;

2)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的監督管理;

3)監察機關的監督;

4)安全生產社會中介機構監督;

5)基層民眾性自治組織監督;

6)新聞媒體的監督;

7)社會公眾的監督。

(2)安全生產監督監察的基本特徵:

1)權威性;2)強制性;3)普遍約束性。

(3)我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基本原則:

1)堅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原則;

2)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的原則;

3)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

4)堅持行為監察與技術監察相結合的原則;

5)堅持監察與服務相結合的原則;

6)堅持教育與懲罰相結合的原則。

□82、安全生產監督管理人員的職責:

1)宣傳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方針和政策;

2)監督檢查生產經營單位執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情況;

3)在履行監督管理職責時,發現違法行為,有權制止或責令改正、責令限期改正、責令停產停業整頓、責令停業停產、責令停止建設;

4)對存在重大事故隱患,職業危害嚴重的用人單位,應及時提出整改意見,並向有關部門報告;

5)參加安全事故應急救援與事故調查處理;

6)安全生產監察人員應當忠於職守,堅持原則;秉公執法;

7)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

▲83、安全生產(包括作業場所職業衛生)監察的方式和內容:

1 )安全生產監察程式:

1)監察準備;

2)調查用人單位執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及標準的情況;

3)調查作業現場;

4)提出意見或建議;

5)發出《安全生產監察指令書》或《安全生產處罰決定書》。

2 )安全生產監察方式:

1)行為監察;

2)技術監察:是對物質條件的監督檢查。

3 )安全生產國家監察的種類:

1)一般監察:包括安全管理;安全技術;安全教育培訓;隱患治理;傷亡事故管理;職業危害管理。

2)專門監察:包括對生產性建設項目的“三同時”監察;對勞動防護用品的監察;對特種作業人員的監察;對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護監察;對嚴重有害作業場所的監察。

第二節 煤礦安全生產監察

□84、煤礦安全生產監察體制:

1999年12月30日,經國務院批准,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正式成立,煤礦安全監察實行垂直管理、分級監察的管理體制。

1 )煤礦安全監察體制的特點:

1)加強執法監督,由國家對煤礦安全實行監察;

2)實行政企分開,按精簡、統一、效能原則,改革現行煤礦安全監察體制;

3)把安全管理和安全監察分開,實行垂直管理。

2 )煤礦安全監察體制的機構設定:

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下設20個省級(自治區、直轄市)煤礦安全監察局和2個安全監察辦事處;20個省級(自治區、直轄市)煤礦安全監察局下設69個煤礦安全監察辦事處。

□85、煤礦安全生產監察人員的職責:(共16條)

1)監督檢查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與煤礦企業貫徹實施煤礦安全生產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規章、規程的情況;2)參加有關安全會議,查閱有關資料,隨時進入煤礦企業作業現場對煤礦企業安全管理工作進行監察;3)參與“三同時”的審查與驗收工作;4)檢查安全設施情況;5)檢查管理人員與特種作業人員培訓與持證情況;6)檢查安全生產責任制的情況;7)檢查設備的安全認證情況等。

□86、煤礦安全生產監察的方式與內容:

監察方式:

1)視時監察;

2)重點監察;

3)一般監察;

4)特殊監察。

監察內容:(共18 條)

1)是否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2)主要負責人是否向職工代表大會或職工大會報告安全工作,發揮職工民眾監督作用;3)是否設定安全管理構機,配備專業安全管理人員;4)是否對各類職工進行安全教育培訓;5)職工是否存在違章指揮、違章操作、違反勞動紀律的行為;6)生產建設性項目是否做到“三同時”;7)企業生產發展規劃和年度計畫,是否包括對安全隱患的預防處理措施等。

第三節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

□87、特種設備監察體制:

國家對特種設備實行專項安全監察體制。有兩項監察制度:一是特種設備市場準入制度;二是特種設備安全監督檢查制度。


□89、特種設備監察方式與內容:

1)行政許可制度:對特種設備實施市場準入制度和設備準用制度;

2)監督檢查制度,

一是通過檢驗發現特種設備在設計、製造、安裝、維修、改造中的影響產品安全性能的質量問題;

二是通過分析事故發生的情況和定期檢查發現問題,用行政執法的手段糾正違法違規行為;

三是通過廣泛宣傳,提高全社會的安全意識和法規意識;

四是發揮民眾監督和輿論監督的作用,加大對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

3)事故應對措施:危機處理機制包括事故應急處理預案、組織和物資的保證、技術支撐、人員的救援、後勤保障、建立與輿論界可控的互動關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