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估價實務課件和作業14

《城市土地分等定級規程》(gb/t18507-2001)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於2001年12月13日作為國家標準發布,於2002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原國家土地管理局頒布的《城鎮土地定級規程》(試行)也於2002年7月1日停止執行。
這項新《規程》以國家標準的形式,規定了城鎮土地分等定級應遵循的基本準則、技術途徑、方法、程式和成果形式,是科學評價和管理城鎮土地,規範土地估價行為,確保土地分等定級成果客觀、公正和合理的技術保障。
1 範圍 
本標準規定了我國城鎮土地定級工作的工作內容及適用範圍、技術途徑及程式、土地定級因素的選擇、資料調查與整理、定級因素資料整理及定量化、單元分值計算、土地級評定及測算、編制土地級別總圖及量算面積、土地級的邊界落實及分宗整理、土地定級報告及成果驗收、土地級別成果歸檔和更新等。
本標準適用於在我國城鎮總體規劃確定的用地範圍內進行的城鎮土地定級工作。
2 總則 
2.1城鎮土地定級的任務與目的 
2.2 城鎮土地分等定級體系 
城鎮土地分等定級採用“等”和“級”兩個層次的劃分體系。
2.3 土地定級對象 
土地定級的對象是城鎮總體規劃確定的用地範圍內的所有土地。
2.4 土地定級原則 
2.5 土地定級工作內容 
2.6土地定級的程式 
2.7 土地定級的技術方法 
2.8 土地定級的類型 
土地定級有綜合定級和分類定級兩種類型。市區和近郊區非農業人口五十萬以上的大城市,必須同時進行綜合定級和分類定級;其它城市必須進行綜合定級,必要時可同時進行分類定級。 
2.9 土地定級成果 
2.10 規程解釋權 
3 準備工作 
3.1 編寫土地定級任務書 
3.2 表格準備 
3.3 圖件準備 
4 土地定級因素選擇 
定級因素指對土地級別有重大影響,並能體現土地區位差異的經濟、社會、自然條
4. 1 因素選擇範圍 
4.2 因素選擇原則 
4. 3 因素選擇方法 
按附錄a 表a1、a2、a3、a4 內容選擇採用:
4.4 定級因素權重確定 
5 資料調查與整理 
5.1 資料調查的一般要求 
5.2 資料調查的內容 
6定級因素資料整理及定量化 
6.1 資料整理及定量化的內容、要求和一般方法 
6.2 繁華程度資料整理 
6.3 交通條件資料整理
城鎮土地定級規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1 範圍 
本標準規定了我國城鎮土地定級工作的工作內容及適用範圍、技術途徑及程式、土地定級因素的選擇、資料調查與整理、定級因素資料整理及定量化、單元分值計算、土地級評定及測算、編制土地級別總圖及量算面積、土地級的邊界落實及分宗整理、土地定級報告及成果驗收、土地級別成果歸檔和更新等。
本標準適用於在我國城鎮總體規劃確定的用地範圍內進行的城鎮土地定級工作。 
2 總則 
2.1城鎮土地定級的任務與目的 
城鎮土地定級是根據城鎮土地的經濟和自然兩方面屬性及其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的地位、作用,對城鎮土地使用價值進行綜合評定,並使評定結果級別化。城鎮土地定級的目的是為全面掌握土地質量及利用狀況,科學管理和合理利用城鎮土地,以及為土地估價、徵收土地稅費和制訂城鎮土地利用規劃、計畫提供依據。 
2.2 城鎮土地分等定級體系 
城鎮土地分等定級採用“等”和“級”兩個層次的劃分體系。 
土地等反映全國或省、地級行政區域內城鎮之間土地利用效益的地域差異。土地等的順序在全國或省、地級行政區域內統一排列。 
土地級反映城鎮內部土地的區位條件和利用效益的差異。土地級的順序在各城鎮內部統一排列。 
本標準適用於各城鎮內土地級的評定及更新工作,獨立工礦區及獨立開發區的土地定級及更新按照本規定執行。各城鎮間土地等的評定規程另行制定。 
2.3 土地定級對象 
土地定級的對象是城鎮總體規劃確定的用地範圍內的所有土地。土地定級工作以城鎮總體規劃確定的用地整體為單位進行。城鎮附近的獨立工礦等用地也可一起進行評定。 
2.4 土地定級原則 
2.4.1綜合分析原則 . 
土地定級應對各種經濟、社會、自然因素進行綜合分析, 按綜合差異劃分土地級。土地級既要反映土地在經濟效益上的差異, 也要反映土地在經濟、社會、生態等綜合效益上的差異。 
2.4.2 主導因素原則 
土地定級應根據城鎮內影響土地質量優劣和土地使用價值高低的因素種類及其作用的差異, 重點分析對土地級起控制和主導作用的因素,突出主導因素的影響。 
2.4.3 地域分異原則 
土地定級應掌握土地區位條件和特性的分布與組合規律,並分析由於區位條件不同形成的地域分異狀況,將類似地域劃歸同一土地級別。 
2.4.4 土地收益差異原則 
土地定級應在初步劃分的土地級別上對土地收益差異明顯的有關行業進行土地收益和土地價格測算, 測算值作為確定土地級別數目和了解行業收益差異的重要參考依據,土地級別高低應與土地收益或土地價格高低相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