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地區民間舞蹈

  西藏的南部山南地區是藏族文明的發祥地,在漫長的“滄海變桑田”、“獼猴變人”的歷史演變中,這裡形成了眾多的舞蹈藝術形式,主要的有:“諧欽”、“卓諧”、“卡兒”、“貢噶爾鼓舞”、“阿嘎諧”、“果諧”等等,以下為大家簡略介紹“果諧”。“果諧”,是流傳在西藏廣大農村的一種拉手成圈、分班唱台、載歌載舞、頓地為節、連臂踏歌的自娛性集體歌舞。常見於農村的村頭、廣場和打麥場上。在節日裡,人們往往從日落跳到夜晚,從深夜唱到天明。“果諧”表達的內容非常廣泛:有抨擊舊制度的,有歌唱勞動生活的,有描繪自然景色、熱愛家鄉的,還有傾吐愛情的。由於“政教合一”的思想影響,在過去的“果諧”中也有歌頌宗教喇嘛和寺院的內容。解放後,生產關係起了根本性的變化,社會變革和生活的變化大激發了人們的創作熱情,而內容又以放聲歌唱共產黨、歌唱毛主席、歌唱解放軍、歌唱社會主義新生活的最為突出。因為“果諧”流傳在廣大農村,所以有人稱“果諧”是西藏的農村歌舞。

“果諧”的跳法是四二節奏變化,重拍起步,三步一變,頓地為節,跳時膝蓋到腳掌硬直落地,結實穩紮,節奏鮮明,勞動氣息很強,以抒發集體的熱烈情緒為其基本特徵。西藏各地都有這種舞蹈,尤以山南“果諧”最有名。它的舞蹈結構和完整的表現形式大體可以這樣描述:

節日裡,場地上擺著一缸青稞酒,人們圍著酒缸拉圈起舞,男女各站一邊,分班歌唱,從左到右沿圈踏步走動。當唱詞告一段落之後,由“諧本”(歌舞隊的組織者)帶頭髮出“休休休休”或“曲曲曲曲”的叫聲,眾人合著節奏踏步開始舞蹈。這種節奏性呼叫聲叫“諧郭”(歌頭)。跳完歌頭緊接著是一段快速歌舞,由男方跳一段後女方又跳一段,然後出現男女舞蹈競賽場面。跳完數遍之後,又由“諧本”帶頭呼叫“休、休、休、休”,或說一段快板詞,邊說邊跳,統一步伐,共同結束。這種合著快板詞的跳法叫“諧休”(尾聲)。從音樂上講,這裡歌舞部分的舞曲往往是慢唱歌曲的加快和壓縮。

在“果諧”中,“諧郭”和“諧休”有其特殊的作用。“諧郭”是歌頭,也是開頭舞步,以“休休休休”或“起起起”的叫聲伴和節奏性舞步,或一齊拉手叫:“啊甲嘿!不下次仁、宋甲月拉!”這種叫聲是勞動呼聲在舞蹈上的反映,有如漢語中喊“一、二、三,一齊跳”差不多。因為民間跳“果諧”的人數眾多,一般又無伴奏樂器集體起舞很難整齊,於是“諧休”即尾聲和結束步,它的特點除有呼聲外,往往出現在舞蹈情緒高昂飽滿的時候,有的還表演一段快板詞,藉以深化舞蹈內容,推動舞蹈情緒在高潮中結束。如山南“果諧”《藍吉卡》卡一曲中有這樣一段快板:“啊甲嘿!沒有其他地方比我的家鄉美好,沒有其他房屋比我的家裡舒服,沒有任何青年比我們快樂,沒有任何人比我們幸福。”邊說邊跳,說完後齊呼“休休休休”,頓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