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會審計綜合題1-50之三

11、問:試比較註冊會計師在簽訂審計業務約定書之前與在制定審計計畫之前了解被審計單位的基本情況以及在審計過程中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取得了解的程式有何不同並填入表中 [本題涉及第5,6,7,8章] 題目解析:★表:審計工作中“了解”的比較表: “了解”種類 目的不同 方法不同 內容不同 時間不同 要求不同
[p93]初步了解被審計單位的基本情況 ①確定是否接受委託; ②安排進一步的審計工作。 ①詢問法; ②審閱法。 ①業務性質、經營規模和組織結構; ②經營情況和經營風險; ③以前年度接受審計的情況; ④財務會計機構及工作組織; ⑤其他與簽訂審計業務約定書相關的事項。 簽約之前(計畫之前) 簽約之前必做的工作
[p107][p150-152]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取得了解的程式 ①充分合理地計畫審計工作; ②摸清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是怎樣設計的; ③摸清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是否得到執行。 ①合理利用以往的審計經驗; ②詢問法; ③檢查法; ④觀察法; ⑤穿行測試法。 ①控制環境; ②會計系統; ③控制程式。 簽約之後(計畫階段) 每次會計報表審計必須執行(第一程式)
[p121-123](進一步)了解被審計單位的基本情況 ①做好審計計畫工作; ②弄清對會計報表具有重大影響的事項、交易和慣例。 ①查閱法; ②詢問法; ③觀察法; ④確定關聯方及其交易的存在; ⑤考慮有關會計和審計公告的影響。 ①業務類型、產品和服務的種類、被審計單位的地理位置,以及經營特點。 ②行業類型、行業受經濟狀況變動影響的程度、主要的產業政策和會計慣例。 ③關聯方及其交易的存在情況。 ④影響被審計單位及所屬行業的法律、法規。 ⑤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 ⑥提供給有關管理機關的報告的性質。 簽約之後(計畫階段) 審計計畫工作的必須步驟(第一步驟)

12、星光會計師事務所正準備接受x公司的委託進行2002年度會計報表審計業務時,了解到x公司2001年度會計報表是由天下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並出具了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問:
(1)星光所要不要與天下所進行溝通?為什麼?
(2)如要溝通,溝通的內容有哪些? 
[本題涉及第5章]
題目解析:
答:(1)要溝通!這是接受委託前的溝通——在接受委託前,後任註冊會計師應當與前任註冊會計師進行必要溝通,並對溝通結果進行評價,以確定是否接受委託。因為:前後任註冊會計師進行溝通是非常必要的,其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有助於註冊會計師之間的團結。後任註冊會計師在接受委託之前主動與前任註冊會計師溝通,詢問有無不應接受委託的專業方面的理由,這體現出同行之間的相互尊重,有助於樹立起同行之間和諧相處的良好職業形象。(2)有利於保護前後任註冊會計師的利益。後任註冊會計師通過與前任註冊會計師溝通,有助於了解客戶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的真實原因,從而決定是否接受委託。前任註冊會計師通過與後任註冊會計師溝通,可以讓後任註冊會計師了解自己與客戶之間在會計、審計等問題上的嚴重分歧,從而避免客戶“購買審計意見”或後任註冊會計師不了解真實原因而出具損害前任註冊會計師利益的審計報告。 
(2)後任註冊會計師向前任註冊會計師詢問的內容應當合理、具體,通常包括:
 ①是否發現管理當局存在誠信方面的問題; 
 ②前任註冊會計師與管理當局在重大會計、審計等問題上存在的意見分歧; 
 ③前任註冊會計師從被審計單位監事會、審計委員會或其他類似機構了解到的管理當局舞弊、違反法規行為以及內部控制的重大缺陷; 
 ④前任註冊會計師認為導致被審計單位變更會計師事務所的原因。

13、交易實質性測試和餘額實質性測試有何聯繫和區別? 
[本題涉及第6,10,11,12,13,14章]
題目解析:
答:對於業務循環,審計的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交易的實質性測試;二是賬戶餘額的實質性測試。交易的測試與餘額的測試是有區別的。主要表現在:
第一,適用的對象不同。前者適用於審計某類交易的發生情況,交易的實質性測試主要是針對購貨交易、銷貨交易、籌資交易、投資交易它是針對這些交易而言的。主要與利潤表有關;後者適用於賬戶餘額,如應收賬款、存貨等,主要與資產負債表有關。而餘額的實質測試是具體到某一個賬戶某一個項目上,它是否是真實的是否是恰當的。所以我們一般作了交易實質測試以後,如果認為它的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是比較高的。還要作餘額的實質性測試,往往更相信餘額的實質測試,只有在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比較低的情況下,我們作交易的實質性測試比較滿意,我們可以少做甚至不做餘額的實質性測試。它們兩的性質有很大的區別。在審計實務當中你選擇交易的實質性測試還是餘額的實質性測試就要看你對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的評價結果如何。 
第二,具體審計目標不完全相同。交易測試的目標是交易是否發生、記錄是否完整、估價或分攤是否正確,一般不適用“權利和義務”、“表達與披露”(除關聯方交易外)的認定。而餘額測試的目標則包括後二項。 
第三,審計程式(方法)不盡相同。這主要是由審計目標的不同決定的。執行交易測試程式的目的是為了獲取某一賬戶部分或全部借貸發生額的證據,以便利用這些證據對該賬戶餘額作出結論,故多運用審閱法、覆核法、穿行測試法等,賬戶餘額測試是直接獲取有關賬戶餘額的證據,而不是從構成餘額的單個借貸發生額取得證據,主要運用盤點法、函證法。 
第四,適用的範圍不盡相同。通常對交易的測試可以與符合性測試一併進行,稱雙重目的測試,比如,將某項交易的銷售發票與銷售單價相核對檢查二者是否相符、手續是否齊備等,屬於符合性測試程式,但它同時為證明這一交易是否確實發生提供證據,因而又屬於交易測試;而餘額測試通常要與分析性測試程式相配合。因此,通常當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較差、不打算進行符合性測試或交易業務量較少時,較多地執行交易測試,而當符合性測試表明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較好、交易業務量較多時,執行餘額的實質性測試。 
同為審計的實質性測試,交易的測試與餘額的測試也是密切相關的。二者的聯繫主要表現在:
(1)本質上是相同的。依據公式:期初餘額+本期增加額=期末餘額+本期減少額
這裡,前者即是交易測試的對象,後者即是餘額測試的對象。 
(2)最終目的相同。註冊會計師審計是會計報表審計,餘額測試的目的當然是為了證實資產負債表賬戶的餘額,執行交易測試程式,獲取某一賬戶部分或全部借貸發生額的證據,其目的也是為了利用這些證據對賬戶餘額作出結論。 
(3)交易測試能為餘額測試提供支持。一般說來,在實質性測試中,餘額測試是主要的、直接的,交易測試則是可選擇的,但交易測試能為餘額測試提供支持。如對應收賬款和存貨審計中,函證或盤點是必不可少的審計程式(最佳審計程式),如果函證或盤點結果不理想,才執行替代審計程式(如查閱契約、貨運檔案等有關原始憑據,屬次佳審計程式),這裡,執行函證和盤點是餘額測試程式,執行替代程式是交易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