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29:職業病案例兩例

1、小李剛參加工作被分配在冷凍庫當工人,工作很積極,經常長時間堅持在冷凍庫內工作,但幾個月後經常出現肌痛和腰痛等病症。
請你分析引起小李這些病症的原因。

答題思路:溫度低於人體舒適溫度的環境稱為低溫環境。18℃以下的溫度即可視為低溫,但對人的工作效率有不利影響的低溫,通常是在10℃以下。在低溫環境下人體中心體溫低於35℃時,即處於過冷狀態。低溫對人體的影響表現為:一是引起局部凍傷,與人在低溫環境中暴露時間長短有關;二是產生全身性影響。人體在低溫環境暴露時間不長時,能依靠溫度調節系統,使人體深部溫度保持穩定。但暴露時間較長時,中心體溫逐漸降低,就會出現一系列的低溫症狀:出現呼吸和心率加快,顫抖等,接著出現頭痛等不適反應。當中心體溫降到30~33℃時,肌肉由顫抖變為僵直,失去產熱的作用,將會發生死亡。長期在低溫高濕條件下勞動(如冷凍庫工人)易引起肌痛、肌炎、神經痛、神經炎、腰痛和風濕性疾患等。

2、一天小周隨檢查團進行露天安全檢查,當天太陽很大,小劉由於走得急,忘了帶遮陽用具,剛開始小劉還感覺良好,但過一段時間後就感到頭痛、頭暈、眼花、噁心、嘔吐,最後竟暈倒在地。
請你分析原因。

答題思路:作業環境氣溫較高時,人員就感到煩悶,直接影響作業人員的正常作業。溫度超過舒適溫度的環境稱為高溫環境。29℃以上對人的工作效率有不利影響,可認為是高溫。人的中心體溫在37℃以上就感到熱。高溫影響主要有兩方面:一是高溫燙傷、燒傷,人體皮膚溫度達41~44℃時即感到痛,超過45℃即可迅速引起皮膚組織損傷;二是全身性高溫反應,當局部體溫達38℃時,便產生不舒適反應。全身性高溫的主要症狀為:頭暈、頭痛、胸悶、噁心、嘔吐、視覺障礙(眼花)、癲病樣抽搐等。溫度過高還會引起虛脫、肢體僵直、大小便失禁、暈厥、燒傷、昏迷、直至死亡。人體耐高溫能力比耐低溫能力差,當人體深部體溫降至27℃時,還可搶救存活,而當深部體溫達42℃時,則往往引起死亡。
高溫作業中所引起的急性病(中暑)通常分為三種類型:熱射病、日射病和熱痙攣。
日射病是由於頭部受強烈的太陽輻射線(主要是紅外線)的直接作用,大量熱輻射被頭部皮膚及頭顱骨吸收,從而使顱內溫度升高所致,多發生於夏季露天作業人員。主要症伏為急劇發生頭痛、頭暈、眼花、噁心、嘔吐、煩燥不安,重者可能有驚厥、昏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