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的六大要素

  音樂被稱作是“聲音的美妙組合”。為了給入門者引路,本章用淺顯易懂的詞句探討作曲家組合自己的樂音所使用的6要素。大致熟悉這些要素,有助於你理解為什麼某些時代的某些作曲家創作的音樂,聽起來與其他時代的其他作曲家創作的音樂差異如此之大,例如,為什麼莫扎特與斯特拉文斯基如此不一樣。

這6要素是:節奏(rhythm)、結構(texture)、曲式(form)、鏇律(melody)、音色(tone color)、調性(tonality)

節奏

《韋氏大詞典》將節奏定義為“音樂的一個方面它包括了與樂音向前進行有關的所有因素(如重音、節拍和速度)”。“進行”在這裡是個關鍵字,節奏即是音樂的進行。實際上,節奏這個詞是由希臘字“rhein”即“流動”衍生出來的。呼吸有節奏,潮水的漲落、鐘錶的滴答聲以及火車車輪的咔噠聲也都有節奏。j.s.巴赫的《布蘭登堡協奏曲》具有“鮮明、有力的”節奏。

我們用腳拍打出的就是節奏,它是“曲調的快慢緩急”。《鴛鴦茶》(tear for two)一曲,用腳打出的節拍不同於美國民主黨在總統提名大會上百所不厭的《幸福的日子重現》(happy days are here again)的節拍。約翰·施特勞斯的圓舞曲《藍色多瑙河》的節拍也不同於水手歌的節拍。拍子的頻率、規律性和持續長短有所不同。格利高利調式聖歌具有“自由節奏”,其音樂的節奏是緊跟著語言的節奏的。像維瓦爾第的《四季》和巴赫的《布蘭登堡協奏曲》那樣的巴洛克時期作品,節奏平穩清晰。20世紀音樂的突出特色之一是,在匈牙利的巴托克和俄羅斯的斯特拉文斯基等作曲家的作品中,採用了民間的、標新立異的“鄉村”(peasant)節奏。巴托克的《怪異的滿洲官吏》(miraculous mandarin)和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rite of spring)的節拍,是在莫扎特的奏鳴曲或舒伯特的交響曲中從未聽到過的。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在像《月光》(clairde lune)這樣的作品中引進了一種流動的節奏,因為他不想讓自己的樂曲有一個固定的、一成不變的方向。

節奏的一個要素是節拍(meter),它的定義是“系統地測定和安排的節奏”。作曲家可選擇二拍、三拍或四拍等等。既是教授又是作家的馬克利斯(josephmachlis)在《音樂欣賞》( the enjoyment of music)中提出了幾個常見例子,譬如;當唱“一閃,一閃,亮晶晶”時,你可以聽到並感覺到一/閃、一/閃中的一/二、一/二的節拍。

節奏的另一個要素是速度(tempo)。節拍說明什麼是重音,但並未說明奏出這些重音的速度是多快或多慢。作曲家在總譜上標上符號,告訴演奏者應當用多快或多慢的速度演奏該樂曲。他們一般使用傳統的義大利文的單字或詞。其中最常見的是:

廣板(large)
非常緩慢莊嚴而緩慢的(grave)
慢板(lento)慢速
柔板(adagio)
行板(andante)中速
小行板(andantino)
中板(moderato)
小快板(allegretto)適當快速
快板(allegro)快速
很快的快板(allgero molto)非常快速
活潑的、輕快的(vivace)
急板(presto)
最急板(prestissimo)

怎樣運用節奏對音樂的影響極大。

結構

鏇律是橫向的,音符一個接著一個。“結構是附加在這個音符線上的東西。取得結構的一個方法是使用和聲(harmony)。一個人不能給自己的聲音配上“和聲”,他需要一位朋友與他一起唱,或者需要一把吉他來彈撥。你如果在淋浴時歌唱,就必須與一位朋友一同淋浴才能有和聲。和聲使樂曲具有深度;這很像透視法使繪畫作品具有深度一樣。鏇律是一連串樂音,而和聲卻是同時響起的樂音,過去認為最相關的樂音,而實際上是悅耳的相關樂音的一種結合。

和弦(chord,,即同時發出三個或三個以上的音)在和聲中扮演重要角色。和弦不僅涉及到每個和音以及每個和音同它所配合的鏇律之間的關係,而且還涉及到和音的律動和彼此的關係。當和弦“向前進行和發展”時,在一個和音引導出其他和音時便能感覺到它的影響。以單一鏇律為主、有和弦伴奏的音樂叫作“主音音樂”(homophonic),這個詞源於希臘文“homophonos”,意即“齊奏”。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時期的許多音樂作品(如貝多芬和李斯特的音樂作品)是主音音樂。但文藝復興時期和巴洛克時期的大部分音樂作品(如帕萊斯特里納和巴赫的音樂作品)卻不是主音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