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樂知識

 音樂有兩類,一類是交響樂和輕管弦樂,另一類是舞蹈音樂、流行音樂和爵士音樂。

古典音樂往往指稱嚴肅音樂,也指一些已得到公認的經典作品。

    一般演奏人數在10人以內,演奏古典音樂均稱室內樂。每一樂器各擔任一個聲部演奏時,兩件樂器合奏的稱二重奏,三件樂器合奏的稱三重奏......八件樂器合奏的稱八重奏,但以鋼琴三重奏、弦樂四重奏及鋼琴五重奏最盛行。編制在十人以上者,稱為室內管弦樂。大規模的器樂演奏稱為管弦樂,近代管弦樂團又稱交響樂團和交響管弦樂團。古典交響樂團的編制在30人以上,有時可多達100人或150人。演奏輕音樂及爵士音樂的樂隊,通稱為小爵士樂隊,一般人數較少,但輕音樂隊也有超過30人以上編制的。現代伴舞樂隊不使用弦樂器而單純以銅管和木管樂器為主要鏇律樂器,與維也納圓舞曲樂隊截然不同。

    大型管弦樂團的配置,弦樂器的人數約占60%,木管樂器的人數約占15%,銅管樂器的人數約占15%,打擊樂器的人數約占10%。通常左前邊是小提琴,中音提琴在中間偏右,右前邊是大提琴,最右是倍大提琴。弦樂器後面是木管樂器組,定音鼓在後排中心位置。大小軍鼓、鈸等其它打擊樂器在定音鼓左側。銅管樂器組在定音鼓右側。豎琴、鋼琴在左中部。

管弦樂團有4個主要的聲部:   

(1)弦樂器

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倍司)。

(2)木管樂器

    長笛(橫笛)、短笛、雙簧管(英國管)、單簧管(豎笛、黑管)、低音管(大管、巴松管)。

(3)銅管樂器   

    小號、長號(拉管)、圓號(法國號)、大號。   

(4)打擊樂器

    定音鼓、大鼓、小鼓、鈸、三角鐵、鈴、銅鑼、木琴、鋼片琴等。   

音樂的元素是音,作曲家不能像文字般明確表達感情,只能用聲音的表現來引起人們的情緒。音樂的四個基本要素是節奏、鏇律、和聲及音色。節奏使人們聯想起形體動作,鏇律使人們聯想起精神情緒。音樂以鏇律的差別,節奏的快慢,聲音的高低強弱,和聲的變化,以及音色的不同等方法來表現其情感。比如以大調錶示愉快、雄壯,小調錶示悲哀、憂鬱;緊張而短促的節奏表現奮發激怒,和緩而悠長的節奏表現婉轉柔和,音高且強為熱情,音低而弱為沉靜;不協和音表示奮鬥爭執,協和音表示和平寧靜;小號表現戰爭,雙簧管表現田園等等。

怎樣欣賞音樂?

    每個人都根據自己不同的欣賞能力和愛好來傾聽音樂。為便於分析,我們把對音樂的欣賞分成3個方面。

(1)美感   

    聽音樂純粹是對音樂的樂趣,只求悅耳,僅是知覺的欣賞,不需要任何形式的思考,任由音樂的感染力將自己帶進一個幻想的境界。如乾某件事時,將音響打開,心不在焉地沉浸在音樂中。這時單憑音樂的感染力就把人帶到一種無意識然而又有魅力的心境中去。

    美感在音樂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不應讓它占過多位置。即使在這個聆聽音樂的初級階段,也應採用更有意義的聆聽方式。

(2)表達

    所有音樂都有表達能力,音符後面總具有某種涵義,這種涵義構成作品的內容,能喚起情感,這是情感的欣賞。

(3)純音樂

    音樂除了令人愉快的音響和所表達的感情外,還存在於音符和對音符的處理之中。為了追隨作曲家的思路,有意識地探求樂曲的結構、主題的變化及作曲家技巧的運用,這是理智的欣賞,也是欣賞音樂的高級階段。

    大多數聽者並不能充分意,識到這第3方面。明智的聆聽者必須準備加強自己對音樂素材及其發展情況的意識。他必須更有意識地聆聽鏇律、節奏、和聲及音色。尤為重要的是,追隨作曲家的思路,懂得一些音樂曲式的原理。

    理想的聆聽者是既能進入音樂又能超脫音樂的人,他一面品評音樂,一面欣賞音樂,不斷加深對音樂的理解。

    要對音樂加以理解,唯一的方法就是傾聽,只有從頭至尾地反覆認真地傾聽,直到熟悉,才能加深理解  當你聽到一個鏇律,能把它辨認出來時,你就具備了欣賞音樂的條件。若能聽出不同演奏家演奏同一首曲子時表現方法的差別,並了解作曲家的想法,那你已經踏入欣賞音樂的大門。

    音樂都有表達能力,從而具有某種涵義,但無法用語言說清楚,也沒有必要去找恰當的言詞來表達音樂的涵義。

    音樂的表現方法大致可分為純音樂(absolute music)和標題音樂(programme music)兩類。以音樂本身為目的的音樂,稱為純音樂,它只以音和形式來構成,是與音樂本身以外任何事物無明確聯繫的音樂。絕大部分器樂曲,如交響曲和奏鳴曲即屬此範疇。把文學、思想、繪畫等內容以具體性的標題暗示的音樂,總稱為標題音樂。


奏鳴曲(sonata)是包含4個獨立樂章的器樂大曲,各樂章都具有獨立的結構與風格,由鋼琴、小提琴、大提琴分別演奏。鋼琴演奏時稱鋼琴奏鳴曲,小提琴演奏稱小提琴奏鳴曲,大提琴演奏稱大提琴奏鳴曲,室內樂所奏者、亦為奏鳴曲。

    協牽曲(concerto)是獨奏樂器與管弦樂隊以平等地位聯合演奏的器樂大曲。協奏曲通常以小提琴、鋼琴、大提琴或長笛為獨奏樂器。

    交響曲(symphony)是由管弦樂聯合演奏的奏鳴曲型器樂大曲,通常它分為4個樂章,音色之複雜、色彩之豐富為一切樂曲之冠。

    組曲(suite)是由若干短曲連為一體的管弦樂或鋼琴套曲,其中各曲相對獨立。

    序曲(overture)原指歌劇、清唱劇或戲劇配樂等開場前由管弦樂隊演奏的器樂大曲,但近代有專為音樂會演奏而作的單樂章管弦樂序曲。

    前奏曲(prelude)多為短小的管弦樂曲,常用於大型樂曲及影劇的前奏。

    間奏曲(intermezzo)是戲劇或歌劇各幕之間演奏的音樂,具有暗示場面與轉換聽眾氣氛的作用,亦有獨立形式的作品,它的形式比較自由,篇幅較為短小。

    托卡塔(toccata)是一種形式自由能展示各種華麗技巧的鍵盤樂曲。

    小夜曲(serenade)是一種於黃昏或夜晚在戶外演奏的獨唱或器樂曲,音樂情緒纏綿委婉。

    夜曲(nocturn)是一種格調高雅、充滿浪漫色彩的樂曲,鏇律富於歌唱性,往往有精緻的裝飾音,伴奏用琶音或和弦。它是小夜曲的一個分支。

    即興曲(1mpromptu)是一種即興創作的器樂小品。

    敘事曲(ballade)原有敘述故事意味,是一種具抒情浪漫性格的器樂曲。

練習曲(study)是用於提高器樂演奏技巧的樂曲。

詼諧曲(scherzo)又稱諧謔曲,是一種速度較快,節奏活躍明確,常出現突發性強弱對照的器樂曲。

幽默曲(humoresque)瀟灑而自由、具有幽默與幻想特點的曲目。

隨想曲(capriccio)作曲家憑幻想創作的樂曲的通稱,是一種以自由形式表現出富於變化的樂曲。

狂想曲(rhapsody)是作曲家為具英雄氣概題材、民族題材或情辭並茂的題材而作的器樂曲。

幻想曲(fantasia)是具有幻想和自由奔放特點的器樂曲,是一種含有浪漫色彩而無固定曲式的器樂短曲。

    田園曲(pastoral)曲調柔和,是模仿牧羊人所用的樂器發展而成的田園音樂。

    船歌(gondoliera)緩慢而搖盪的音樂,鏇律優美流暢。

    變奏曲(variation)是根據某一主題為藍本,運用各種不同方法陸續變化奏出的器樂曲  交響詩(symphonicpoem)又稱音詩,李斯特首創,通常表現詩情畫意等文學性內容,只有一個樂章,結構上可自由發揮,音樂形式不限,是較交響曲要短得多的交響性作品。

    進行曲(march)是用以伴隨群體前進的音樂,多為四拍子,突出強拍。通常用管樂演奏,常用於軍隊,使行列整齊並鼓舞士氣。還有婚禮、喪禮、凱鏇慶祝等進行曲。

    搖籃曲(berceuse)亦稱催眠曲,形式簡單,速度徐緩,主鏇律柔婉抒情,節奏搖盪,以模擬搖籃擺動的節奏使嬰兒入睡。

    聖詠曲(chorus)原為德國民謠和基督教讚美歌,後變成器樂曲。

    舞曲分為6種。①圓舞曲(waltz)也有譯作華爾茲的,是一種每小節一個重拍的三拍子舞曲,兼具實用性與藝術性。其伴奏由低音的第一拍與高音和弦的第二、第三拍組成。主鏇律流利舒展,和聲和曲式結構簡單明晰。②加沃特舞曲(gavotte),一種法國舞曲,2/2拍子充滿活潑氣氛。⑧小步舞曲 (minuet),原為法國土風舞曲,中速3/4拍子,是速度徐緩、風格典雅的舞曲。④馬祖卡舞曲(mazurka),一種中速到快速的三拍子的波蘭民間舞曲,流行於農村。⑤波洛奈茲舞曲(polonaise),與馬祖卡舞曲同為波蘭的代表性舞曲,流行於貴族社會,在熱烈的氣氛中透著壯大華麗感,節奏為獨特的三拍子,快慢適中,莊重的節奏始終如一。又譯作波蘭舞曲。⑥波爾卡舞曲(polka),19世紀盛行於波希米亞的快速二拍子舞曲。

    嬉遊曲(divertimento)是一種輕鬆愉快的組曲。   

    浪漫曲(romance)原為以傳奇敘事詩為歌詞的某些抒情歌曲、器樂曲。




序曲是最古老的器樂體裁之一,它對其他一些器樂體裁的發展,特別是交響曲和交響詩,起著很重要的作用。顧名思義,序曲可以比作一部作品的序言或緒論,它在音樂中最初是指歌劇、清唱劇、大合唱、舞劇或其他戲劇作品演出之前的一段前奏式的器樂曲,即主要是一種鬧場性質的音樂。但是,這種早期的鬧場音樂非常簡單,實際上只是幾聲響亮的號聲而已,相當於現今劇場演出之前的三遍鈴聲。最古老的民間市集戲台或木偶戲演出就是這樣,甚至十七世紀初在義大利歌劇中,像蒙特威爾第(monteverdi,1567-1643)的歌劇作品,有時也還是這樣。
    十七世紀末,開始出現兩種不同范型的戲劇前奏——法國序曲和義大利序曲。所謂法國序曲,是法國民族歌劇的奠基者呂里lul1y(1632—1687)所創立的。這種序曲從一段宏偉、壯嚴、緩慢,而且往往是進行曲式的引子開始,當中接上快速、活躍的一段音樂,多半用復調的風格寫成,最後重複開頭那段慢速度的音樂,或用慢速度的小步舞曲作為結束。法國的這種歌劇序曲具有“慢-快-慢”的結構。義大利序曲則相反,它也可以分成明顯的三段,但是它的開頭一段速度疾快、活躍而有力,當中則插入一段緩慢如歌的鏇律,最後又是快速度的舞曲性段落,而且時常運用義大利民間的塔蘭台拉舞曲或基格舞曲的節奏。這樣,義大利序曲構成的是“快-慢-快”的結構。這種義大利的歌劇序曲主要是由義大利作曲家阿·斯卡拉蒂(a.scarlatti,1660-1725)創立的,這種序曲可以說就是在一個世紀之後出現的多樂章交響曲的雛型。由於當時的法國歌劇主要用於波旁王朝的節日慶典,而義大利歌劇卻擁有更廣大的觀眾,因此很自然地,義大利歌劇序曲在風格和內容方面都不如法國序曲那般“雍容高貴”。不過,十七至十八世紀的這兩種歌劇序曲,同歌劇本身的內容和情緒並沒有深刻的聯繫。因為當時輕浮的觀眾在角色出台之前,總是忙於應酬他們的朋友,劇場秩序安靜不下來,而作曲家也知道觀眾從不注意序曲的演奏,因此也不想在這方面多花功夫。這樣一來,一首歌劇序曲多次被用於不同的歌劇,已經司空見慣,無論是作者或是聽眾,誰也不在意。
    序曲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成為戲劇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始於十八世紀下半葉。那時,德國歌劇作曲家格魯克在進行歌劇改革時,曾為序曲定出一條劃時代的準則—— 他在自己的歌劇《阿爾刻提斯》的緒言中寫道:“我認為,序曲應該暗示出作品的主旨,為觀眾即將觀賞的戲劇先在情緒上做好準備”。格魯克的歌劇《伊菲革涅亞在奧利斯》序曲,就是當時這種歌劇序曲的優秀範例之一。由格魯克始創的這種古曲歌劇序曲,直到十八世紀末才最後定型,基本上採用奏鳴曲形式的結構,莫扎特的歌劇序曲多半屬於這一類。

 歌劇序曲要同歌劇本身保持有機的聯繫,再簡便不過的方法,就是直接摘用歌劇中同劇中發展關係最密切的片段或者最能體現歌劇主角的性格的鏇律(如詠嘆調等) 作為主題。莫扎特的歌劇《唐-璜》序曲和格林卡的歌劇《魯斯蘭與柳德米拉》序曲,都是這方面的範例。但有的序曲同歌劇本身並沒有主題上的聯繫,例如莫扎特的歌劇《費加羅的婚姻》序曲和羅西尼的歌劇《塞維勒的理髮師》序曲等。
    貝多芬的序曲在音樂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他在序曲這種規模不大的體裁中,用樸實簡潔和高度概括的音樂形象,表達出深刻的思想內容;他的戲劇序曲已經遠遠超過一般的“緒言”作用,而變成了整部戲劇作品的中心內容的集中體現。
    然而,貝多芬的才華畢竟還是集中反映在交響曲方面,序曲的發展終於落到他的年輕的同時代人、德國浪漫主義歌劇之父——威柏身上。威柏的歌劇序曲無論是音樂主題,或者是情緒色彩,都同歌劇本身密切相關,成為一種精緻的音畫,把聽者引入歌劇的情緒氛圍之中。威柏的歌劇《自由射手》、《奧布朗》和《優蘭蒂》序曲,都是這類作品中的傑作。
    十九世紀上半葉是浪漫主義歌劇序曲的黃金時代,隨後,序曲的影響便明顯消退了。這方面有兩個原因:第一,十九世紀下半葉有些作曲家,例如華格納,認為歌劇本身已經足以說明戲劇故事的情節,序曲無須再涉及故事的內容,因此,許多作曲家傾向於壓縮序曲的規模。寧願改用前奏曲這種比較簡短的體裁,只限於在幕前醞釀一種情緒;第二,當時抒情劇院的新觀眾,一般都是真心來看演出的,而且也有一定的欣賞能力,因此也沒有必要用很響的音樂去延遲開幕的時刻。結果是:像十九世紀末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歌劇《波希米亞人》,幾乎只有幾個小節的引子,便立即轉入歌劇的第一幕。
    除了歌劇序曲之外,十九世紀許多作曲家還熱衷於創作一種並非起“序言”作用的新型序曲,這種序曲並不從屬於任何戲劇作品,但它往往帶有標題,同一定的詩意內容、如古典文學或民間創作的形象和情節以及民間生活的畫面有聯繫。這種獨立的標題性序曲叫做音樂會序曲,它的創始者是德國作曲家孟德爾頌,第一首專為音樂會演奏而寫的這種序曲,便是他的《仲夏夜之夢》序曲。標題性音樂會序曲的數量很多,如孟德爾頌的《芬格爾的岩穴》序曲、格林卡的《西班牙序曲》、柴科夫斯基的《一八一二年》莊嚴序曲和《羅密歐與朱麗葉》幻想序曲等,這類序曲有的實際上是標題性交響曲或交響詩的一個變種。

在音樂的歷史上,樂器分類法通常與配器法(orchestration)緊密聯繫。樂器分類法不僅體現這人們的(民族的、人類的)生活習慣、民風家俗,更重要的是,它還體現著當時的、人類認識各個階段的音樂生活內容、音樂形態、科學技術水平、生產力狀況……我國古代樂器分類法中最重要的一種是“八音分類法”,即根據樂器製作的材料,將中國古代樂器分為八類。西周(約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771年)已出現。
《國語´周語下´伶洲論樂》有述: “故樂器重者從細,輕者從大,是以金尚羽,石尚角,瓦絲尚宮(瓦即土、陶,指塤等),匏竹尚議,革木一聲。”八音為金(如鍾、鐸)、石(如磬)、絲(如琴、瑟)、竹(如簫、篪)、匏(如笙、竽)、土(如塤、缶)、革(如鞀、建鼓)、木(如梆子、木魚)八類。
民間音樂流傳著另一種分法,將樂器大致分為:吹、拉、彈、打四類。如:吹(嗩吶、簫)、拉(胡琴)、彈(三弦、琵琶)、打(揚琴、雲鑼)。
西方音樂採用五個類別的一種分類法:
(1)木管:豎笛、長笛,用單簧或雙簧(後來用金屬制)的樂器,如雙簧管、大管;
(2)銅管:金屬制,最早是木製的,早期實物只能吹自然音階甚至兩個八度內的泛音列,如小號、圓號、大號;
(3)打擊樂:鼓、鈸、響板;
(4)鍵盤:從最初自然音級的鍵盤到後來的揚可式四分音鍵盤(東方傳統樂器沒有與之相類的),如鋼琴,羽管鍵琴、管風琴;
(5)弦樂器:絲弦從紡織物、羊腸、鯨鬚、鋼到尼龍……如魯特琴、小提琴、吉他、豎琴。
庫特´薩克斯(kurt sachs1881——1959)和霍恩博斯特爾按照聲學原理對不同時代和不同文化的樂器進行研究和分類,並於1914年(其年一戰爆發)設計了一套術語,區分五大類樂器[後來被稱為“薩克斯(樂器)分類法“]:
(1)體鳴樂器:用自然發音材料製成的樂器,如磬、三角鐵  (2)膜鳴樂器:繃膜的樂器,如定音鼓、軍鼓、腰鼓;
(3)氣鳴樂器:包括無簧管振和使用自由震動的簧舌的樂器,如管風琴、笙;
(4)弦鳴的樂器:用弦的樂器,如小提琴、三弦;
(5)電子樂器:分電子和電聲的,如電子琴和電風琴。
八音分法是歷史上存在的一種分類法,現已不用。它體現了中國古代的科技水平,也體現了其時重工藝、重技術、輕理論和科學研究的社會狀況(及其對人文形態的影響)。八音分法其實就是一種較為初級的工藝學的分法。因為中國歷史上從未有過“科學”,有的只是工藝和技術,所以這種分類法也很遺憾地、根本未能體現和貫徹科學的原則。按照這種分法,銅鼓和編鐘同屬於金類,而陶鈴和和銅鈴分屬於土和金類。因此於實際音樂演奏、組織、活動來說,八音分法亦未必實用。它只是體現了中國古代學者物以類聚的初步安排和企圖整飭的意念。吹拉彈打活靈活現的體現了樂器的演奏方法。民間音樂通常是婚喪嫁娶或是自娛自樂之用,未有固定的樂隊編制。參演人數和方式都較為靈活,通常一個人兼奏幾樣樂器。同操月琴的人,可能這一類的琵琶、阮……都會演奏。而且民間音樂樂器學習教授是師徒式的,帶有強烈的手工作坊和手工藝的特色。吹拉彈打的分類是很容易理解而且符合手藝的特點的,類似於泥水匠和皮革匠的區別。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占統治地位。
西方古典樂器分類法其實亦帶有濃厚的手工藝的特點,也並不科學——例如現在的木管樂器全部用金屬製成,而最初的銅管樂器是木製的,但木管和銅管的名稱已經固定下來了——也並不體系化。它存在的理由是它背後有另一個體系化、理論化的法則:配器法,使得這種分類法有了它的實用價值和規律。配器法是為管弦樂隊作曲的藝術,講究樂器的音色、技術、性能和有效音域,以及樂器的組合、運用和總譜部署。根本上講,配器法是以這種樂器分類法為出發點、依據和套用指導的,也使這種西方樂器分類法得到了有效的套用——這種套用雖然未必是嚴格科學意義的,但體現著科學的精神和理念。
所謂“薩克斯(樂器)分類法”其實也不是一種準樂器分類法。它只是薩克斯依據自己提出的五個術語(甚至不是概念)對樂器進行的分類,它雖然初步實現了體系化和結構化,卻也未能完全準確、科學—— 實在因為,音樂所套用的聲音材料之廣泛、複雜、多樣……決定了用以產生這樣聲音的工具也日趨精細、趨於無窮的複雜化(包括演奏法)。我們的分類法永遠在後面追趕,這是人類科學的驕傲,也是藝術之癢。樂器分類法一方面致力於嚴謹的科學體系,一方面又要對千變萬化的音樂及音樂生活和實踐進行有效地指導,實非一朝一夕可以促成。“薩克斯(樂器)分類法”是業已存在的最好的分類法,它是目前所有樂器分類法中最富科學精神和嚴謹態度的分類法,我們應當繼續構築這幢大廈、豐富它、完善它。這甚至需要幾代人的努力,因為這個學科日益溶入越來越多的科學組分和技術含量,而且更重要的還有結構越來越複雜、內容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活靈活現的現代和未來的音樂。想到這些而已(不要說我灌水)



音樂辭彙小集(1/4,a-c)

adagio: 慢板 常見於交響曲或協奏曲的第二樂章,也可以是慢速樂曲的名稱,
如albinoni的adagio。

aria:詠嘆調,抒情調 配有伴奏的獨唱曲,是歌劇或清唱劇里的歌曲,有時
也用於抒情的器樂曲上。

cadenza:華采樂段 協奏曲或歌劇詠嘆調接近尾段時,由獨奏/唱者賣弄技巧
的過門。十九世紀以前協奏曲的華采樂段都是即興演奏的,但自貝多芬以後
大多是作曲家或獨奏者事先撰寫的。

cantata:清唱劇 以宗教文字為歌詞,配以器樂伴奏的樂曲,但也有極少數是
非宗教的世俗清唱劇。

chamber music:室樂 三至十五件樂器合奏的器樂曲,如三重奏(trio),四重奏
(quartet),五重奏(quintet)等。

chamber orchestra:室樂團 約十五至二十五人組成的小型管弦樂團。

chanson:歌曲 法文歌曲的意思。

chorale:聖詠曲 德國新教或路得教會的一種感恩讚美詩歌。

coda:尾奏 拉丁文尾巴的意思。一個樂章/曲的終結樂段。

concerto:協奏曲 巴羅克時期發展出來的曲種,通常是一件獨奏樂器和管弦樂團
合奏的樂曲,有時獨奏樂器會有兩至四件。

concerto grosso:大協奏曲 獨奏協奏曲的先驅。比古典或浪漫時期的協奏曲結構
規模較小,大協奏曲的獨奏樂器通常都有兩件或以上。
etude:練習曲 原指一些為針對某一種演奏技巧而作的簡短樂曲,但在浪漫時

也有作曲家寫作極為艱深的練習曲在音樂會中演奏。

fugue:賦格曲 源自拉丁文fuga,即逃遁的意思。賦格是複音音樂的重要曲式,同
一鏇律反覆出現,互相重疊,或互相“逃難”對方。

gregorian chant:葛麗果聖歌 葛麗果一世在第六世紀提倡的一種教會儀式音樂,
由男歌手或男聲合唱團演唱,經文全是拉丁文。

homophony:主調音樂 一個聲部為主調,另由和弦(chord)聲部伴奏。

impromtu:即興曲 浪漫時期的一種音樂類型。是一種主要為鋼琴而譜的短曲,具有
即興感,但並不是現場即興演奏的。

libretto:歌詞,劇本 原意是小冊子。指大型聲樂作品(如歌劇)的歌詞本。

lied:德文藝術歌 德文歌曲的意思,眾數則稱為lieder。

magrigal:牧歌 沒有樂器伴奏的聲樂作品,歌詞大多數與感情有關。

march:進行曲 為進行或遊行而作的兒拍子短曲。

mass:彌撒曲 以天主教彌撒中經文為唱詞所寫的大型聲樂作品。

minuet:小步舞曲 原是一種法國舞曲,在十七世紀開始發展成藝術音樂的一部分,
常見於巴羅克時期的舞曲或古典時期交響曲的第三樂章。

monophony:單音音樂 只有一條鏇律線的音樂。

motet:經文歌 源自十三世紀。是一種沒有樂器伴奏的複音歌曲,以宗教文字為歌詞。

nocturne:夜曲 浪漫氣氛豐富的緩慢樂曲,大多數夜曲都是鋼琴曲


opera:歌劇 譜成音樂的戲劇,音樂,台詞和劇情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四百年
來歌劇藝術衍生出不同的類型:嚴肅歌劇(opera seria),詼諧歌劇(opera buffa),
美聲歌劇(bel canto opera),輕歌劇(operetta),德國輕歌劇(singspiel),
樂劇(music drama)和法國喜劇歌劇(opera comique)等。

opus(op.):作品編號 拉丁文作品的意思。作曲家或音樂出版商以此編排作品,
通常作品編號愈小,亦即是作曲家愈早期的作品。

oratorio:神劇 原意是指祈禱室,十六世紀發展成的一種音樂類型。與歌劇相似,
但唱詞均以聖經為藍本,也沒有舞檯布置或服裝。

orchestra:管弦樂團 十五人以上組成的樂團。orchestra不一定混合管樂和弦樂,
純粹的管樂團或弦樂團也稱為orchestra。

overture:序曲 法文開放的意思,是歌劇或神劇等同類作品開始時的器樂前奏。
浪漫時期發展出音樂會序曲(concert overture),是一種獨立的管弦樂作品。

partita:組曲 原是一種主題與變奏(theme and variations)的曲式,巴羅克
時期演變成組曲的意思。

plainsong:素歌 (請參閱gregorian chant)。

polyphony:複音音樂 兩個或以上獨立聲部組合的音樂。

prelude:前奏曲 浪漫時期用於歌劇或芭蕾舞劇每一幕的前奏,有時更取代序曲。
也是一種沒有明確形式的獨立樂曲,通常是十分簡短的鋼琴曲。

programme music:標題音樂 以純音樂描述一個標題甚至故事的器樂曲。

recitative:宣敘曲 在歌劇或神劇中以歌唱方式說話。與詠嘆調比較,宣敘調
著重敘事,音樂只是附屬性質。

requiem:安魂曲 天主教禮儀為死者送葬的彌撒曲。

rhapsody:狂想曲 浪漫時期一種形式自由的曲種,經常以既有的鏇律為基礎寫成
的器樂曲。

rondo:迴旋曲 古典時期一種節奏輕快的曲式。其中的主要樂段會與其他樂段
輪替出現。迴旋曲大多出現於協奏曲或奏鳴曲的終結樂章,但也會獨立樂曲的形式
出現。


scherzo:詼諧曲 義大利文玩笑的意思。十九世紀由貝多芬發展出來,取代小步舞曲
(minuet)的地位。

serenade:小夜曲 意指夜間的音樂。十八世紀時一種多樂章組成的器樂曲,經常是
為慶祝活動而寫的。

sonata:奏鳴曲 義大利文聲響的意思,有別於歌唱的聲音。奏鳴曲是一種專為某種
樂器而寫的音樂。除了鋼琴奏鳴曲以外,大多數的奏鳴曲都有鋼琴伴奏,但也有
巴羅克時期的三重奏鳴曲(trio sonata)是為三件樂器而寫的(其實是四人合奏的 

 sonata form:奏鳴曲式 古典時期發展出來的一種曲式,常有於交響曲或協奏曲
的第一樂章,由呈現部(exposition),發展部(development)和再現部(recapitulation)
組成。兩個風格不同的主題在呈現部出現,在發展部變化,最後於再現部重複作
結。

suite:組曲 巴羅克時期的組曲大多是由一系列舞曲組成的。在浪漫時期,組曲也會
是由歌劇或芭蕾舞劇改編成的樂曲,或獨立的音樂會組曲(concert suite)。

symphonic poem:交響詩 浪漫時期的一種單樂章管弦樂曲。

symphony:交響曲 古典時期發展出來的重要曲種,其實就是管弦樂奏鳴曲,通常由
四個樂章(也有三個或五個的)組成的大型管弦樂曲,有時也會加入聲樂。

tempo:速度 義大利文時間的意思,泛指樂曲演奏時的速度,常見的有:largo(寬廣
的),adagio(緩慢的),moderato(中庸速度),andante(行板),allegro(歡樂的快板)
和presto(非常快)。

theme and variation:主題與變奏 (請參閱variation)。

toccata:觸技曲 義大利文觸碰的意思,是一種表現演奏者技巧的器樂獨奏曲,大多數是
為鍵盤樂器而作的。

tone poem:音詩 與交響詩(symphonic poem)同義。

variation:變奏曲 以同一主題(theme)作一連串變奏的樂曲。在每個變奏中,
同鏇律會以不同和聲,節奏,速度,加減音符甚至倒彈出現。

voices:聲部,人聲 人聲可依音域分成大類:女高音(soprano),女中音(mezzo-
soprano),女低音(alto),男高音(tenor),男中音(baritone)和男低音(bass)。
每個音域中還有特別的區分,如花腔女高音(coloratura soprano)和抒情男
高音(lyric tenor)。



音樂是指通過生動的藝術的藝術形象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現實生活。它可以讓我們快樂,也可以讓我們憂傷。它滿足人們審美的需求,陶冶著人們的情操。它是世界上人們共同的語言。

首先了解什麼是樂音體系,再依次了解音級、半音、全音、音名、唱名及音組

樂音體系:音樂中使用樂音的總和。

音級:樂音體系中各個音叫音級。它包括基本音級和變化音級。

半音:在鋼琴鍵盤上,任何相鄰兩個鍵的音高關係為半音。

全音:在鋼琴鍵盤上,任何隔開一個琴鍵的兩個鍵音高關係為全音。

音名:音的名稱。用c、d、e、f、g、a、b表示。

唱名:唱譜時使用的名稱。用do、re、mi、fa、sol、la、si來唱。

音組:七個基本音級循環重複,產生了許多音名相同而音高不同的音,於是可以分成若干個組,這些組稱為音組。



再了解音樂語言的要素。它包括:鏇律、節奏、節拍、速度、力度、音區、音色、和聲、調式、調性等。
   鏇律:是指長短、高低、強弱不同的一連串樂音有組織地進行。它是音樂的基礎和靈魂。

   節奏;是指組織起來的音的長短關係。

   節拍:是指時值相等的強拍和弱拍有規律地交替出現。

   速度:是指音樂進行中的快與慢。

   力度:是指音樂進行中的強和弱。

   音區:是指人聲或樂曲在某個作品中的音域範圍。通常分為高音區、中音區和低音區。

   音色:是指不同人聲或樂器在音響上的特色。

   音域:指樂音體系、人聲、樂器或某首作品的音 高範圍。

   和聲:現代是指音的同時結合及其連續進行。

   調式:是指幾個音按照一定的關係組成一個體系,並以其中的某個音為中心(主音),該體系即稱為調式  調性:是指調式所具有的特性。

還有一些其他的基本知識:

樂音:振動規則,聽起來高低明顯的音。

噪音:振動不規則,聽起來高低不明顯的音。

音律:音樂體系中各音的絕對高度。目前世界各國廣泛採用的音律是十二平均律,另外還有純律和五度相生律。

十二平均律:把八度分成十二個均等的部分。

基音和泛音:琴弦振動發音時,不僅全弦振動,它的二段、三段、四段……也在振動發音。全弦振動產生的音,即聽得最清楚的音叫基音;其它各段振動產生的音,不易聽清楚,叫泛音。

1:音(tone)
是一種物理現象。物體振動時產生音波,通過空氣傳到耳膜,經過大腦的反射被感知為聲音。人所能聽到的聲音在每秒振動數為16-2000次左右,而使用到音樂中的音(不含音),一般只限於每秒振動27-4100次的範圍內。音的高低、強弱、長短、音色取決於物體的振動。
2:音色(tone-color)
指音的感覺特性。發音體的振動是由多種諧音組成的,包括基音和泛音,音色是由泛音的多少及泛音之間的相對強度決定的。人們區分音色的能力是天生的,音樂的顏色分為人聲音色和器 樂音色。人聲音色分高、中、低音,並有男女之分;器樂音色中主要分弦樂器和管樂器,各種打 擊樂器的音色是不同的。
3:共鳴(resonance)
共鳴指的是一種振動。當一個發音體振動時,引起了其它物體的振動,並發出了聲音,產生了共鳴。
4:基音(fundamental tone) 
物體振動時所發出的頻率最低的音是基音,其餘的為泛音。基音決定音高。
5:泛音(harmonic overtone)
除了發音體整體振動產生的最低的音是基音,以基音為標準,其餘1/2、1/3、1/4等各部分也 是同時振動,是泛音。泛音的組合決定了特定的音色,並能使人明確地感到基音的響度。樂器和 自然界裡所有的音都有泛音。
6:音高(pitch)
音高是用一秒鐘的振動的次數來表示的。頻率多則音高,頻率少則音低。目前國際通用的標準音"a",是每秒振動440次的聲音。
7:音名(pitch name)
音名指西洋樂制中代表固定音高的名稱。這些名稱沒有統一,在各個國家是不同的。被廣泛 採用的是:c d e f g a b。
8:唱名(syllable names)
唱名是指音階上各音的名稱。通常使用1do、2re、3mi、4fa、5sol、6la、7si。 大調的主音用1do,小調的主音用6la。
9:音域(compass)
人聲或樂器所能達到的最低音和最高音之間的範圍就叫音域。音域可分為總的音域和個別音域、人聲和樂器音域。
10:調性(tonality)
調性指調式類別與主音高度。在樂曲中,主音是鏇律、和聲的核心,其它音與之發生從屬關係最後中止在主音上。這樣的樂曲就是有調性的樂曲。
11:音階(scale)
指調式中的各音,從以某個音高為起點即從主音開始,按照音高次序將音符由低至高來排列,這樣的音列稱為音階。音階由低到高叫做上行,由高到低叫做下行。我們今天所說的音階,就是以最普遍的大音階(大調)與小音階(小調)為主。
12:五聲音階(pentatonic scale)
由五個音構成的音階。多用於民族音樂的調式。如:do、re、mi、sol、la、(do)。 13:大調(major mode)
調式的一種。七聲音階,其相鄰二音的間距分全音與半音兩種。其音階除第三、四兩音間與第七、八兩音間為半音外,其餘均為全音。大調的色彩較為明朗。
14:小調(minor mode)
調式的一種,七聲音階有"自然小調"、"和聲小調"、"鏇律小調" 、"現代小音階"四 形式。小調的色彩一般較大調黯淡,常用來表達悲哀、憂鬱的情緒。自然小調(小音階)的二三 兩音間與五六兩音間為半音。
15:純律(just intonation)
與十二平均律不同。音階中各音與主音的關係均為純音程。由於這樣形成的半音無法分平均,所以不能隨便轉調,現已被歷史所淘汰。
16:主音(key-note)
調式音階里的第一音。十二平均律(temperament)音律的一種。把一個八度音均分為十二個半音,半音的音程都是相等的。鋼琴、豎琴等樂器均按此律定弦。
17:半音、全音(semi tone、whole tone  將一個八度音分成十二等份,每一份為半音,兩個半音相當於全音。半音相當於小二度, 全音相當於大二度。
18:協和音程與不協和音程(consonant,dissonance)
根據協和的程度可分為完全協和音程(純1、4、5、8度)和不完全協和音程(大、小3 、6度)。除此之外都是不協和音程。
19:音程(interval)
指兩音之間的距離。計算音程的單位稱"度",兩個音之間包括幾個音節就稱幾度。度數相 同的音程又因為其所含半音和全音的數目不同而有純、大、小、增、減等區別。
20:十二音體系 (tweleve-tone system, tweleve-note system)
現代派作曲手法之一。由奧地利作曲家勛柏格於1921年創立。作曲家放棄傳統的調式、調性 與和聲體制,將半音音階中的十二個音任意排成一年音列,然後以倒置、逆行等技法加以處理, 除非所有的音都出現過,否則任何一個音不得重複。
21:五聲音階 (prentatonic scale)
八度內有五音,謂之"五聲音階"。
22:七聲音階 (diationic scale)
八度內有七音,就稱為"七音音階"。
23:力度 (dynamics)
力度指演奏、演唱樂曲時音響的強度。以力度記號表示,如f(強)、p(弱)、<(漸強)、>(漸弱)等。
26: 不定音高 (inderterminate pitch)
樂曲中所採用的沒有明確音高的聲音叫不定音高。實為噪聲,原不屬於樂章範圍。現代派作 曲家常用之,如鋸木聲、摺紙張聲、打字聲、掃地聲、敲擊聲、噓聲、呼嘯聲等等。
27:不對稱節奏 (asymmetric rhythm)
又稱"復節奏"(polyrhythm)。在同一樂句或小節中,各聲部的節奏不相一致;或在同一小節中,組成各節拍的時值不相一致。廣義言之,復調音樂都屬於奇異節奏。現代派作曲家所用的奇異節奏,是一種高度複雜化的節奏。
28:切分音 (synopation)
變換小節中強弱拍位置的一種節奏。其形成的格式如下:  
 (1)、弱拍音延續到強拍位置;
 (2)、休止強拍位置;  
 (3)、弱拍音改為強拍。
29:無調性 (atonality)
指樂曲的構成沒有一定的調性基礎。
34:平行五度 (parallel fifths)
樂曲的兩個聲部隔開純五度作平行進行。十五世紀以來,在對位與和聲上都規定應避免平行 五度之出現。
35:平行減七弦 (parallel diminished seventh)
和弦進行的方式之一。減七和弦由四個音連續小三度疊置而成,其特點是無明確的傾向性。 減七和弦連續出現而不加解決,就是"平行減七和弦"。
37:節奏 (rhythm)
構成樂曲的基本因素有樂音的高度、樂章的時值(包括休止)、樂音的強弱三種。 表現於時值與強弱方面的,即樂音的有規律的輕重緩急,稱為節奏。
38:節拍  
樂曲中周期性出現的節奏序列。
42:主調音 (tonic keynote)
調式的中心音稱為"主調音"。
43:主調音樂 (homophony)
復調音樂及單調音樂的對稱。多聲部音樂的一種。以一個聲部作鏇律(曲調)進行,其餘聲部居於和聲襯托的地位。
45:半音音階 (chromatic scale)
相鄰二音的間距為"半音",謂之"半音音階"。
50:全音音階 (whole-tone sacale)
相鄰二音的間距皆為全音,謂之"全音音階"。
53:華彩段(cadenza)
插於樂曲尾處的輝煌的即興演奏段落。由獨奏者即興展示其演奏技巧。作曲家與演奏家常為他人的作品寫定華彩段。
55:聲部(part,voice)
指重唱、合唱、重奏、合奏樂曲中同時進行的各鏇律線。如弦樂四重奏有第一小提琴、第二 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四個聲部;混聲合唱有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四個聲部。
57:轉調(modulation)
樂曲在進行中變換調性。轉調是重要的作曲手法之一。簡單的轉調常在近關係之間相轉。
58:拍子(beat)
小節的單位時值。小節的拍子結構以拍子記號(time signayure)表示。
62:和聲(harmony)
不同高度的樂音同時發聲,謂之和聲。和聲學的研究對象為:和弦的結構、和弦的連續法則 、和弦在樂曲上功能屬性、和聲學是作曲技法的重要組成部分  63:和弦(chord)
和聲的結構單位。在自然音階的和聲體系中,和弦由音階上各音連續三度疊置而成。三音疊置,即成三和弦,由c、e、g三音組成;其屬七和弦,由g、b、d、f四音組成。
65:變和弦(altered chord,chromaytic chord)
和弦的組成音中有不屬於同調性的音出現,謂之變和弦。變和弦常作為轉調的準備。
66:〖單調音樂〗 (monophony)
單鏇律的音樂。復調音樂及主調音樂的對稱。即不附帶任何對位聲部、襯托句及伴奏等,只 有一條單純的鏇律線。古代音樂及大多數民歌,都是單調音樂。
69:復調音樂(polyphony)
單調音樂及主調音樂的對稱。由兩個以上各自獨立而又根據和聲法則同時進行的聲部組成的音樂。其性質與"對位音樂"(counterpoint)基本相同。
70:復對位(compound counterpoint)
凡對位音樂的各聲部可以高低易位者,統稱為復對位。復對位按聲部數量可分為二重對位、 三重對位、四重對位等。
71:音域(compass)
人聲或樂器發聲的音調廣度,常以其高低兩極音表示之。各種音域,其各局部的音質不相同,這種局部,稱為音區(register),在人聲則稱為聲區。
72:音程(intreval)
兩樂音之間的音高差距。通常以自然音階兩音之間的音級數(包括邊緣兩極)作為音程的量度。
73:音高(pitch)
樂音在音階上的絕對高度。如c音、d音等。在物理上,音高決定於發音體的振動頻率,在 心理感覺上,音高之決定還稍受音的響度的影響。
74:音調(idiom)
某一時代、民族、地區、流派、作曲家特有的音樂風格。如言某民族或某的民歌音調。
75:音階(scale)
音樂上所用的音,根據一定規律,在八度內按高低次序排列之,即成音階。世界各民族各地區,皆有其獨特的音階。
78:美聲唱法(bel canto)
聲樂表演風格之一。十八世紀流行於義大利。演唱者追求音質的優美、自然與歌唱表演的華麗、輝煌,而忽視詞意和感情等的表達。以運用美聲唱法著稱的作曲家有貝里尼、多尼采蒂、羅 西尼等人。他們所作的歌劇常稱為"美聲歌劇"。
80:配器(orchestration)
作曲法的組成部分之一。指器樂合奏曲中各種樂器的配合。其內容要點為各類樂器性能、各類樂器的音色對比與配合效果、樂曲原音響統一效果。配器除用於初始寫作之外,亦常用於現成樂曲配器,如將鋼琴曲、重奏曲等,改編為管弦樂曲。
81:調式(mode)
據以構成樂曲的基礎音列。其中一音為中心音,其餘各音與該中心音具有依存關係。調式的中心音稱為"主調音"。以主調音的音高表示調式,謂之"調性"。樂曲之構成而無一定的調性 基礎者,謂之"無調性";同時以兩種調性為基礎者,謂之"多重調性"。
83:鏇律(melody)
不同高低與不同時值的音前後相連,即成鏇律。鏇律的要素一為音高,二為節奏。較原始的音樂公有鏇律,甚至僅有節奏。現代音樂也有隻求和聲與配器等的新奇效果而忽略鏇律的。
94:音樂的基本表現手段
音樂的基本表現手段是:
(1).曲調鏇律、節奏、拍子、速度;
(2).調、和聲;
(3).力度;
95:音樂的分類
(一) 音樂按聲部和聲部狀況可分為:單聲部音樂、.復調音樂、主調音樂。
96:音樂的分類
(二) 音樂按照性質分可分為:純音樂、標題音樂、輕音樂、爵士音樂。
97:樂音體系
在音樂中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的總和,叫做樂音體系。
98:調號
變化記號若使用在整首曲子中,使這首曲子中的每逢指定的音都要升或降,那這時候這個變化記號就被稱之為調號。
99:節拍
強拍和弱拍的均勻的交替。節拍有多種不同的組合方式,叫做"拍子'',正常的節奏是按照一定的拍子而進行的。
100:鏇律
又稱曲調,它是按照一定的高低、長短和強弱關係而組成的音的線條。它是塑造音樂形象最主要的手段,是音樂的靈魂。


節奏:組織起來的長短關係叫節奏。

節拍:時值相等的強拍和弱拍有規律的交替出現。

以上兩個概念常常會使人混淆不清,所以在最初時必須先對它們有個了解。

節奏型:音樂作品中,具有典型意義的節奏。

拍子:表示節拍的單位叫“拍”,將“拍”按照一定強弱規律組織起來叫做“拍子”  小節:計算樂名、樂段和整首樂曲長度的單位。(拍是組成小節的基本單位)。

小節線:樂譜中強拍之前垂直於五線譜的線稱“小節線”。

段落線:樂曲分段時用。

結束線:樂曲結束時用。

拍號:表示拍子的記號。

拍子的種類:1、單拍子:每小節有兩拍或三拍的拍子(2/4、3/4等)。

   2、復拍子:兩個或兩個以上同類型單拍子的組合(4/4、6/8等)。

    3、混合拍子: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類型單拍子的組合(5/4等)。

    4、變拍子: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拍子交替出現(比如開始是2/4,在中段變成3/4。)。

弱起:樂曲不在強拍開始叫弱起。

切分音:一個音從拍子的弱部分開始,持續到後面較強部分,這個音就叫“切分音”(造成一種特別奇妙的節奏效果。比如新疆歌曲)。

節奏的特殊劃分:1、三連音:將基本拍子均等的分成三部分(打的時候三個音一樣強,靠感覺打比較容易。)。

    2、五(六、七、九)連音:將基本拍子均等的分成五(六、七、九)部分。



在進行曲式分析之前,必先知道調式,及調式的構成(由大、小調構成的。)

調式:幾個音按照一定的關係組成一個體系並以某個音為中心(主音:調式中最穩定的音。),這個體系就叫調式。

接下來說的是調式的構成,主要有大、小調構成,大、小調的概念如下:


大調式:由七個音組成的一種調式,其中穩定音合起來組成一個大三和弦。簡稱“大調”,包括自然大調、和聲大調、鏇律大調。

自然大調:大調的基本形式,套用最廣。

和聲大調:將自然大調的第ⅵ級音降低半音。

鏇律大調:將自然大調的第ⅵ、ⅶ級都降低半音。

小調式:由七個音組成的一種調式,其中穩定音合起來組成一個小三和弦。簡稱“小調”,包括自然小調、和聲小調、鏇律小調。

自然小調:小調的基本形式。

和聲小調:將自然小調的第ⅶ級半音升高半音。

鏇律小調:將自然小調的第ⅵⅶ級都升高半音。

   下面我將了解調。調與調式是不同的。由基本音級(就是do、re、mi 等音)所構成的音高位置,叫做調。

    c調:由七個基本音級所構成的調(就是從do到do排列),主音為c,叫做c調。

    g調:由七個基本音級所構成的調,主音為g,叫做g調。

    d調:將g調中所有的音都升高五度,主音為d,叫做d調。依次類推,可得到a、e、b、#f、#c調。

還有些補充內容了解一下即可:

升號調:g、d、a、e、b、#f、#c、#g、#d、#a、#e、#b調的調號都用升號表示,所以叫做升號調。

降號調:f、b、e、a、d、g、c、f調的調號都用降號表示,所以叫做降號調。



音程樂理基礎,在看和弦之前先了解音程。

音程:兩個音之間的高低關係叫音程。它分為:鏇律音程、和聲音程。

鏇律音程:兩個音先後奏響叫鏇律音程。

和聲音程:兩個音同時奏響叫和聲音程。


冠音、根音是術語它們的意思:音程中,高的音稱冠音;低的音稱根音。

音程的度數:音程在五線譜上所包含線與間的數目叫度數。

音程的音數:音程中所包含全音和半音的數目叫音數。


自然音程:純音程(純一度、純四度、純五度、純八度)、大音程(大二度、大三度、大六度、大七度)、小音程(小二度、小三度、小六度、小七度)、增四度、減五度叫做“自然音程”。下面一一細講:

純一度:音數為0的一度。 小二度:音數為1/2的二度。

大二度:音數為1的二度。 小三度:音數為1 1/2的二度。

大三度:音數為2的三度。 純四度:音數為2 1/2的四度。

增四度:音數為3的四度。 純五度:音數為3 1/2的五度。

減五度:音數為3的五度。 大六度:音數為4 1/2的六度。

小六度:音數為4的六度。 大七度:音數為5 1/2的七度。

小七度:音數為5的七度。 純八度:音數為6的八度。

協和音程:1、極完全協和音程:即聲音極為融合的純一度和純八度。2、完全協和音程:即聲音融合的純四度和純五度。3、不完全協和音程:即聲音不十分融合的大、小三度和大、小六度 
不協和音程:聽起來不融合的大、小二度,大、小七度,以及所有增、減、倍增、倍減音程。

除此之外還有:

變化音程:除增四度和減五度,一切增、減、倍增、倍減音程都叫“變化音程”。

增音程:大音程和純音程增加半音時,叫增音程。

減音程:小音程和純音程減少半音時,叫減音程。

倍增音程:增音程和純音程增加半音時,稱為倍增音程。

倍減音程:減音程減少半音時,稱為倍減音程。


音程還有其他內容:

單音程:不超過八度音程叫做單音程。

複音程:超過八度的音程叫做複音程。

等音程:兩個音程孤立聽時,音響效果相同但寫法和意義不同的音程叫等音程。

音程的轉位:音程根音與冠音位置的互換。

附帶一下音程轉位的規則:1、轉位音程的度數=9-原音程的度數;2、純音程轉位後仍為純音程;3、大音程轉位後成為小音程;4、小音程轉位後成為大音程; 5、增音程轉位後成為減音程;6、減音程轉位後成為增音程;7、倍增音程轉位後成為倍減音程;8、倍減音程轉位後成為倍增音程;9、增八度音程轉位後不是減一度,而是減八度;倍增八度音程轉位後應是倍減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