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標準化管理體系審核對企業生產管理的導向作用

  隨著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和gb/t2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等標準化管理體系在企業中的廣泛推廣和套用,許多企業通過建立標準化管理體系來推動本企業的管理升級,提升企業的形象,增強企業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標準化管理體系對規範企業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標準化管理體系這么多年來逐漸風靡全球的有力佐證。但是由於一些審核員專業知識的局限性和個人素質的問題,審核時給企業帶來一些誤導,甚至讓企業無所適從。這裡筆者不妨來舉幾個案例。

案例一:專業知識欠缺,審核脫離生產工藝的實際

國內某知名食品發酵企業,為了掌握髮酵過程中的溫度變化情況,多年來該企業一直在日常生產中沿用一種叫“發酵溫度曲線圖”的記錄,每兩天記錄一次發酵溫度。隨著發酵天數的增加,發酵溫度在不斷變化,總體呈上升趨勢,上升到一定溫度後保持數天時間,然後呈下降趨勢。溫度在上升過程中,為了控制好溫度上升的速度,保證發酵質量,根據發酵情況,要及時的調整發酵過程中的溫度。而溫度在上升過程中,可能有一些不確定因素影響溫度的變化,畫出的溫度曲線可能有一些波動,這是很正常的一種變化,體系建立之初,進行初審時,由於一些審核員專業知識的局限性,認為該企業的發酵過程處於“失控”狀態,判定為不“不合格項”。

為了避免類似情況的發生,第二年該企業的“發酵溫度曲線圖”全部用直尺劃線,但是這種用直尺劃的溫度曲線圖已經完全失去了它的記錄意義,成為一種應付審核時的“記錄”。沿用了多年的用於指導生產的“發酵溫度曲線圖”,本來是一種很科學的記錄,但是由於審核員自身的素質和專業知識的局限性,把這種記錄一下子就給斃了,成為一種形式上的記錄。

案例二:審核員高高在上,指出的問題點缺乏科學性

某熱電廠汽輪機的發電量和供熱負荷曲線圖是微機自動記錄的曲線圖,每過一段時間它就自動列印出來。無論發電量的曲線圖,還是供熱負荷曲線圖,這兩種曲線圖都直接反應了當時外界用電的負荷和用熱負荷的大小,因此,它的變化幅度比較大,尤其夜間和白天這種負荷差距更多,在曲線圖上峰谷之間的這種差距也就同樣相當大。這種正常的差距被一些審核員認為是過程控制處於失控狀態,應該制定相應的運行控制程式。

這樣的“運行控制程式”既不能指導企業的生產管理,也不好制定。

案例三:不問青紅皂白,“不合格項”無法體現導向作用

某熱電廠2005年的耗煤總量與2004年同期相比呈大幅度下降趨勢,這本是件好事,但在年度監督審核時,由於沒有相應的數據分析,卻被開了個“不合格項”。在不合格項整改過程中,對不合格項的原因進行分析,該熱電廠能源統計部門和技術部門進行了相應的分析,這主要是企業充分利用峰谷電價的差額,對熱用戶的生產結構進行了調整,取消了夜班生產,將三班制生產改為兩班制,企業鍋爐每天少運行8個小時,夜間不供應蒸汽,由於夜間電價低,利用網上電能進行企業供電。這樣2005年與2004年同期相比,煤耗量就呈大幅度下降;同時,把2005年單位的發電煤耗折算成標準煤耗,不僅煤耗量沒有增加,反而呈下降趨勢,經過進一步的分析,原來該熱電廠對兩台鍋爐的燃燒結構進行了改進,增加了分層燃燒裝置,效果十分顯著。

對審核員開出此種類型的“不合格項”,不僅不利於受審核方的整改,也不能指導和促進受審核方進行生產管理的改進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案例四:有意無意在竊取受審核方其它信息

某企業自建立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以來,一直將廢舊電池、廢舊日光燈管等危險固廢進行集中回收,但是由於在當地一直未能找到有資質的單位來處理這些固廢,該企業一直將這些固廢暫存在一間專門的庫房內。該企業很重視環境保護工作,曾多次和環保部門聯繫,但一直沒有回音。

審核人員在初審時也曾提出過對這些固廢處理的要求,但是當地環保部門也一直未能找到有資質的處置單位,暫存也無可厚非。可是年度監督審核時,審核人員再次詢問處理情況,得知仍沒有找到處置單位時,便要求對方出示危險固廢暫存協定或證明等相關材料。當受審核方一再請求審核員能提供關於有資質處置危險固廢單位聯絡信息時,審核組成員是非常尷尬,原來他們也不知道這方面信息,只是當地另外一家被審核企業也正在為此事犯愁,希望他們在該企業審核時能得到有關這方面信息,以便告知另一家受審核企業。

案例五:擅自拍照,索要電子版檔案

一些審核員進入審核現場後,以保留審核證據為名,未經受審核方允許,將受審核方的一些先進的化驗儀器、設備和生產工藝,用相機拍攝下來。對此受審核方是敢怒不敢言,也因此導致受審核方不敢將一些現場向審核組敞開。

更有甚者,一些審核員向受審核方索要電子版的管理體系檔案,這不僅違背了受審核方的意願,也有礙於審核員的自身形象。

案例六:審核員一意孤行,唯我獨尊

一些審核員到審核方進行審核時,不是在審核管理體系的運行情況,而是抓住受核方體系運行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發現的問題點,對受審核方領導和體系管理人員進行“怒髮衝冠”的批評。這樣的審核員究竟能審核到企業的多少內容?面對這樣的審核員,受審核方的領導和體系管理人員還敢說多少企業的生產經營等有關情況?

這樣的審核員既得不到受核方的積極配合,也不能指導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標準化體系的運行。

案例七:審核前後矛盾,企業無所適從“檔案審核通過,現場審核又說檔案條款描述不正確。”這是受審核方經常遇到的事。更有甚者,同一個審核員對同一個標準條款的內容在企業體系檔案中的描述,今年認為“這樣做,這樣寫”;在標準和企業所有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第二年又認為應該“那樣寫,那樣做”。另一種情況,今年這個審核員來審核說:“檔案應該這樣寫,應該這樣做……”,企業就改一邊改檔案,一邊改操作;明年換個審核員來審核,說:“檔案不應該這樣寫,也不應該這樣做,檔案應該那樣寫,應該那樣做……”。如此種種前後矛盾情況,企業顯得疲憊不堪,無所適從。作為企業,在搞好標準化管理體系運行的同時,每年花上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來修改體系檔案,而這樣修改檔案並非是因為外界標準、法律法規或企業的其它要求的變化而修改檔案,僅僅是為了關閉所謂的“不合格項”,服從審核員的指令,尊重審核員的意見,適應審核員的口味而已,以便順利通過審核機構的審核,這樣進行的檔案修改,似乎顯得有點得不償失,也背離體系建立的初衷。體系運行游離於企業管理,運行效果究竟如何?也是不得而知。

結論

培訓專業對口的國家註冊審核員進行標準化管理體系審核,同時加強對審核員個人自身素質的現場考核,這樣不僅有助於提高審核員的業務技能,增強與受審核方的默契配合能力,還能在審核過程中為企業的生產管理起到更大的導向作用,推動受審核方企業管理的不斷升級,為標準化管理體系的運行和企業管理不斷注入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