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曬工資”曬出的隱秘和沉重

  從去年秋天開始,“工資條”開始高調出現在網路各大論壇和部落格上。越來越多的人把自己的工資條貼在網上供大家比較參考,這一舉動被網友們笑稱為“曬工資”。根據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和新浪網新聞中心聯合實施的一項調查(2769人參加)顯示,44%的受訪者注意到了網上“曬工資”一事。(2月5日《中國青年報》)

  “曬工資”的“曬”字意味無窮,原本是打破“工資保密,避免攀比”的慣例思維,互相公開、共享隱秘,滿足好奇。然而,一不小心,“曬工資”曬出了飲食男女的萬般心態,更曬出了一個時代的隱秘和一個群體的沉重。

  “曬工資”曬出了民生多艱。有人感嘆:工資年年上漲,支出更是節節攀高。這種切身之痛具有普遍性。且不說水、氣、油價呈堅挺上漲化,米、面、菜價這些填飽肚皮的必需品也在價格上揚。“什麼都在漲,就是不見工資漲”、“工資漲一點,物價躥一截”,這樣的怨言充斥周遭,幾乎成了底層百姓下意識的口頭禪。如果工資的漲速低於物價的漲速,甚至工資多年來增長遲緩,老百姓感嘆生活成本攀高,自然叫苦不迭,大呼居不易了。

  “曬工資”曬出了分配不公。正如報導稱,從“曬”在網上的工資條來看,石油、電力、電訊等大型國企的員工收入,普遍比軍人、教師的收入高出幾倍甚至十幾倍。壟斷行業收入普遍畸高已是社會共識,分配不公引起了自上到下的普遍憂慮。事情的蹊蹺之處在於,在中央強調調節分配收入下,壟斷行業表態要主動降薪,但壟斷行業員工的收入為何仍然畸高?“曬工資”曬出了壟斷行業不正常的高收入,也曬出了其他行業不正常的低收入。

  “曬工資”曬出了民心失衡。報導稱,27.5%的人感嘆“某些職業工資高得讓人無法接受”。“無法接受”顯然是個壞訊息,它透露出公眾的心態既是不滿也是憤懣、既是失望也是指斥。誠然,壟斷業員工憑藉天然庇佑,優哉游哉卻旱澇保收,公務員也享受著諸多好處,其他行業員工累死累活仍收入菲薄。面對鴻溝般的收入差距,身為芸芸眾生,誰能心平氣和、誰不會心理失衡?長期失衡終究會加劇階層對立,因此這是一個令人關注的警示。

  當然,“曬工資”還曬出了地區收入懸殊,曬出了貧富差距加大等等。可以說,“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是曬工資有人曬出了驕矜,有人曬出了悲涼,有人曬出了自得,有人曬出了憂患……筆者認為,與盤點曬工資無意中暴露的隱秘相比,更需關注的是造成這些現狀的幕後推手和權力之手。

  經濟學家吳敬璉認為,機會不平等將當前貧富差距拉得更大,造成機會不平等的原因是腐敗和壟斷。耶魯大學教授陳志武認為,貧富差距源自“權力掠奪”。“中國改革論壇”推出的報告稱,我國收入增長最快的群體都是與權力相關,在三個與權力相關領域的收入增長中,權力尋租導致的權力階層及其親屬階層排在第一位。壟斷行業的“霸王式”收入,公眾更是心知肚明。因此,表面上看,曬工資曬出了一個個居民的收入狀況、一個個居民的歡愉和悲辛,實際上曬出了由權力參與主導的分配秩序,曬出了壟斷業的舒坦和霸道,更曬出了某些亂權者侵吞公共財富的社會現實。

  細節一旦公開,就會產生巨大的力量;工資一旦曝曬,就會讓人窺視了社會運行的隱秘,就會讓人感嘆“人比人、氣死人”,更讓人痛感調節收入的迫切、矯正壟斷收入的必要和整飭亂權者的必需。若如此,則是曬工資的意外之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