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候領導”何以“流行”官場?

  伺候領導總讓人覺得講不通。如果體現在工作份內和工作範圍,那不叫伺候。伺候不是人與人平等的關係,伺候是一種服侍性工作。領導幹部是人民的公僕,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角色,接受他人服侍是不應該的。我們不妨來解釋一下“伺候”這個詞意。伺候一般的是用在家庭倫理當中,年輕的伺候年老的,父母伺候孩子,非此等關係沒有伺候的道理。除此以外接受伺候的只能是病人,伺候病人不分年齡輩份,一個人倒在病床上爬不動了,他可以接受伺候。伺候和被伺候的“倫理”關係是老、幼、病。

伺候是通俗的叫法,書面語言叫“侍”,“安能摧眉折腰侍權貴”,這就是李白不想伺候。現在說伺候領導,好像覺得不怎么中聽,這種上下級關係,同志關係,怎么能存在伺候呢?實際上伺候領導已成為民間口語化,一說到伺候領導,大家既明白又理解。現在那么多下級圍著領導轉,提包的,端茶的,鞍前馬後的,搞各種各樣的服侍,這就叫伺候領導。不僅有工作上服侍,更有生活服侍,精神服侍。屬工作份內的,表現自然到位就好,如果到了“摧眉折腰”的份上,那就不好看了,因為現在的官不是封建社會的官,身份和性質以及氛圍都與從前大不一樣了,你如果再盡力體現“伺候”,讓人感到不舒服,不合時宜,現代人畢竟有了一定的民主意識。外國人可以彈劾總統,官與民要體現平等。

報紙上講到一位外國市長,要到一個公眾場合演講,沒有人前呼後擁,沒有下級官員鞍前馬後地伺候,是一個人開著自己的車去的,講完了又是一個人走的,這就叫沒人伺候。近日我到一個單位辦事,進了他們單位大樓門廳,有點不知所措,他們單位的十幾個領導,正在樓廳里排練“儀仗隊”,啊呀,這都是些處級幹部,平日裡被人伺候,現在怎么幹這活?原來有位領導要來視察。我馬上想到了“伺候”,敬畏“官級”何以到了這樣的程度?現在有的地方上邊要來個領導,道路都查封了,老百姓上班、有急事都不得通過,還要提前演練,讓老百姓一次再一次的嘗試不能通行的滋味,伺候得也太過分了,哪還像個人民的官?

在幹部隊伍中,純粹的上下級關係不存在什麼倫理,只存在紀律,比如“下級服從上級,少數服從多數”,既體現官職更體現民主。如果在官場中產生倫理的話,那就是封建等級產物,官大一級壓死人,下級必定要點頭哈腰伺候上級。下級對上級體現的是盡忠,上級對下級體現是的恩賜,把官與官之間的關係“倫理”化了,官就不是人民的官,是私人利益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