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為何非要評出“國花”不可?

  1月25日,在中國第十屆梅花蠟梅展上,中國工程院陳俊愉院士透露,長期空缺的中國國花,有望在今年全國兩會上選定,他本人的希望是,梅花和牡丹最終成為雙國花。陳院士還批駁了雙國花不符國際慣例的說法,指出日本、墨西哥等國就是“一國兩花”。(據1月26日四川新聞網)

陳俊愉不但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還是全國觀賞園藝界的泰斗。事實上早在1994年,國內就曾搞過盛大的國花評選。當時報選牡丹為國花,蘭、荷、菊、梅為“四季名花”,但最終全國人大認為分歧太大,沒有作出決議。“十年磨一花”,不少人希望國花能早日確定,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據陳院士稱,目前網際網路上開展的國花評選中,牡丹和梅花的支持率都在40%左右,可謂是“平分秋色”。他個人的意見,選擇牡丹和梅花作為雙國花,正好也是一南一北、一東一西,可以照顧到更廣的地域,達到皆大歡喜的結果。然而筆者卻想問一句,為何一定要評出“國花”呢?牡丹和梅花的支持率持平,就意味著應當確定雙國花嗎?
 在筆者看來,被確定為國花的花,要么體現出政治意義,要么體現出民族文化。試問哪一種花,適合被選出來當作中國的“政治花”?而中國地域遼闊、文化豐富,也很難有一種花,能夠涵蓋或指代整個民族,定梅花和牡丹為國花,都會有遺憾之處。

表面上看,定梅花和牡丹為雙國花,是一種較聰明的做法。可是,人為定出的國花,能否讓國內外的民眾,在心理上完全接受呢?中國人對梅花和牡丹作為雙國花,是否不會再有任何爭議?外國人看見梅花和牡丹後,能否馬上就聯想到中國?如果短期內還不能的話,不妨等到時機更成熟之後,再來確定國花不遲。

中國的花文化原本就博大精深,既然國花一時還難以確定,那么暫時不評出結果,讓牡丹繼續當“國色”,梅花繼續做“花魁”有何不可?有資料說,目前世界上至少有60個國家,已經確立了本國的國花。可全世界共有近200個國家,才60多個國家有國花,大多數國家不是也還沒有嗎?一個國家沒有正式的國花、國樹,究竟能有什麼大不了的呢?陳院士還說,國花的評選應以約定俗成為準,就像國酒茅台和國球桌球那樣。可在筆者的印象中,無論是茅台還是桌球,好像從來沒有被正式封過號。既然如此,何必非得讓兩會來決定國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