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均衡”乃擇校費治本之策

  在名目繁多的教育收費中,擇校費始終處於爭議的風口浪尖上。贊同者認為既然無法取消擇校現象,擇校費的存在就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反對者認為,教育不應分貴賤,擇校費有違教育公平,理當取消。

如果單以人數來論,相信反對者絕對大大超過贊同者。於是,每年的兩會上,都有代表委員關於取消擇校費的議案提案。

前天下午,廣州市市長張廣寧在有關擇校費的問題上,明確表示他個人非常贊同取消擇校費。

張市長的個人表態其實也正是眾多老百姓的心聲。沒有擇校費,小升初就憑電腦派位,初升高就憑考試成績,在電腦和分數面前,機會是均等的,人也都是公平的。

當然,這樣做需要有個前提,那就是要保證教育資源的平衡。絕對平衡無法達到,那就保證有個相對的平衡;軟體不能平衡,硬體最起碼能大致平衡。否則,看到人家的孩子坐在窗明几亮的氣派教學大樓里上課,自己的孩子卻只能屈身於麻雀學校中,這樣的電腦派位結果當然無法讓人滿意。不滿意者怎么辦?無非是花錢擇校了。

對於擇校費的存在,教育部門其實早有態度,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王旭明在不同的場合曾多次強調:“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公辦學校收取擇校費是違規行為。”意思表達得再清楚不過,但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三令五申顯然沒有剎住下面諸多學校收取擇校費的步伐,擇校熱從城市蔓延到農村,從高中蔓延到國中、國小甚至部分幼稚園。

有違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化的擇校費,在老百姓的眼中,就如同過街的老鼠,人人喊打,卻人人打不著,反而被其咬。有例為證,儘管許多人都痛斥擇校風,可是面對好學校與差學校存在明顯差距的現實,家長們仍然憑藉關係或者金錢千方百計地把孩子送進名校。而針對擇校費的存在事實,國家稅務總局等部門也曾經下發通知規定,要求學校收了擇校費,必須繳納營業稅。不少地方更是對擇校費實行“明碼標價”,什麼級別的學校,就有什麼樣的價碼。

繳稅也好,明碼標價也罷,倘若按照事實的邏輯推論,就有承認其存在合法化的嫌疑。然而,對於這么有失公允的收費,說什麼“存在就是合理的”,未免不得人心。

取消擇校費的關鍵誰都清楚,但問題是目前我們還無法做到教育資源的平均分配,好學校學位有限,外來工子女只能讀民辦學校。但我想,老百姓不贊同擇校費,市長也贊同取消擇校費,這至少應該是我們努力的一個方向吧。以前說暫住證費用不能取消,現在政府已經表示今年將逐步取消。這多少說明,有些費用並不是不可取消的。

“總有一個目標,就是向著均衡發展,追求公平教育。”張市長的話指明了我們一起努力的方向。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擇校費就會被打入歷史的冷宮。